7.感覺障礙與運動陣礙
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係指人體對痛、溫、觸、壓、拉、位置、震動等刺激的無感知、感知減退或異常的綜合表現。如自己感覺某部位疼痛、麻木、不適或有蟻行感、或客觀檢査發現感覺過敏、遲鈍、缺失、倒錯等。
運動障礙
運動障礙是指機體對外界各種刺激所做出的種種異常動作反應。運動障礙的症狀多種多樣,一般可概括為癱瘓(腦中風極易發生的運動障礙)、僵硬和不隨意運動等。
8.反射
反射是機體對刺激的非自主反應。根據刺激部位可將反射分為深反射(又稱腱反射或肌牽張反射)、淺反射(包括皮膚及黏膜的反射)以及病理反射。
深反射是肌肉受突然牽引後發生的急速收縮反應。例如,醫生用叩診錘敲打病人的膝部,病人的小腿不由自主地向上踢,或者囑病人閉目,被動性活動其指(趾)部,詢問病人的感覺。
淺反射包括刺激皮膚、角膜、黏膜引起肌肉急速收縮反應。例如用冷水和溫熱水試測溫度覺以檢查病人的淺反射。
9.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是小腦病變的最重要的一種症狀。表現為隨意運動的協調功能喪失,例如病人兩臂外展,兩手示指再向前互相對碰時,手臂搖晃不能指準。共濟失調又稱協調不能,可通過觀察病人的日常生活動作,如穿衣、係扣、書寫、行走等行為的改變來確定與判斷。
10.眩暈與平衡障礙
眩畢
眩暈是病人自我感覺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的一種症狀,常伴惡心、嘔吐,甚至不能起床。輕者僅有搖晃感或不穩感。
平衡障礙
病人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易向患病側偏斜。特別是偏癱病人在開始進行功能訓練時,常常出現平衡障礙。
11.眼球震顫
眼球震顫簡稱眼震,為眼球不自主地、有節律地、短促地來回振蕩。
12.肌張力與肌力
肌張力
肌張力是指肌肉靜止狀態時的緊張程度。
肌力
肌力則是指肌肉的收縮力量。
中風病人由於臥床時間較長及疾病影響,常常表現為肌張力和肌力低下。
13.失語症
失語症可區分為表達方麵的障礙和理解方麵的障礙兩種。前者為言語的表達能力發生困難甚至不能使用言語或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後者為不能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或寫出的文字。
14.腦疝
當顱內某區占位性病變,例如腦出血、腦水腫等不斷增大時,腦組織從壓力高處向低處移位,被擠入腦的腔隙或孔道,例如腦組織進入枕骨大孔等,而產生腦疝。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征象,隨時都可能危及病人生命。腦疝的先兆表現為一側瞳孔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
15.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是神經係統疾病中常見症狀之一。係食物進入口腔後不能咽下,或表現為喝水、進食嗆咳等的一組綜合征。中風病人出現的吞咽困難是由於中風後支配吞咽活動的神經發生病變而引起的。
16.抽搐
抽搐是指局部和全身肌肉發生的陣發性不由自主地痙攣、強直、抽動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上可表現為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或肌群性肌肉抽動。
17.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攝影(CT)
CT是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攝影的簡稱,較早地用於臨床診斷。其優點是檢查無痛苦、安全、快速、準確,早期可發現較小的病變,對中樞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頭顱CT是利用顱內各種組織對X線的不同吸收係數,通過電子計算機處理,用圖像顯示不同平麵腦室、腦池和腦組織的形態和位置,是中風診斷的首選檢查項。
18.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磁共振成像的簡稱,是80年代初期出現的新的影像診斷技術,它是利用人體內氫原子在主磁場和射頻場中被激發產生的信號並通過計算機處理成像的,它能從多方位、多層麵提供解剖學信息和生物化學信息,對人體沒有放射性損害,在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方麵占有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