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語言能力訓練(1 / 3)

把握人類交流的工具

語言訓練的準備,聽理解力,訓練閱讀理解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書寫能力,訓練計算能力訓練。

語言是人類用來交流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人們無法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語言能力或沒有語言交流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失語症是中風病人常見的後遺症,對病人的心理健康有極大的消極影響,極易導致病人自厭自棄,喪失康複信心,甚至悲觀失望、輕言生死。因此,對中風失語症病人康複護理的核心就是語言能力的訓練。

所謂語言訓練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指導病人對語言的再學習或再訓練的過程。這種學習和訓練是以提高病人的語言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使病人能夠通過語言、書寫或手勢達到與他人交流的目的。一般來說,語言能力的訓練包括聽趣解力、閱讀理解力、言語表達力、語言書寫力和計算能力的訓練。

1.語言訓練的準備

說明語言訓練的目的

嚴格地講,失語症病人需要在專業康複醫師的指導下,由家屬密切配合,盡早地進行語言功能訓練,盡可能地恢複病人的語言表達或交流的能力。說明語言訓練的目的不等於向病人一條條地講其重要性,因為病人本人對盡快恢複語言能力都有著迫切的要求,不可增加額外的心理負擔。隻要醫護人員或家屬經常用溫馨、舒緩的語言對病人進行語言刺激;創造寬鬆、良好的語言環境,就達到了最好的目的。

經常傳達或介紹信息

觀察病人對語言信息的興趣及態度,從而選擇語言功能訓練的時機。例如,今天午飯您想吃些什麼?、您想喝杯果汁嗎?或者將家屬及朋友打來的問候電話的內容說給病人聽,激勵病人對此做出反應。如果需要病人用語言回答,答案應該是最簡單的語言,如是或不是,要或不要等,激發病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欲望。

生活上睪對病人關懷備至、體貼人微患有失語症的病人大多數自厭自棄,喪失生活的勇氣。可能表現為抑鬱或躁狂易怒。這時病人最需要的就是家屬或護理人員充滿愛心的幫助關懷。例如,在不影響醫療與康複的前提下,盡可能尊重病人的生活習慣;適時地通過親切體貼的言語同病人進行深層次的感情交流,驅散其心頭的陰雲;在病人進餐、洗漱、入廁的過程中,給予病人必要的協助,但語言及行動要得體。此時病人的心理異常脆弱與敏感,切忌讓病人感到自卑,產生自棄心理。

精心選擇話題,激起病人的參與欲望例如,早晨拉開窗簾,引導病人回答問題。您看,今天的天氣多好啊!看看窗外都有些什麼?昨晚您睡得怎麼樣?今天上午想做些什麼呀?或者扶助病人邊看窗外的景色,邊交談,不斷提間,不管病人是否回答。也可以借機了解病人的恢複狀態。病人往往對輕鬆、愉快的話題最感興趣,陪護人員要投其所好,例如昨天的足球比賽您看了吧,誰贏了?您支持哪個隊?

耐心的鼓勵是病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在與病人進行交流時,應麵帶微笑,目光柔和親切。針對病人的積極態度,如一個興奮的表情、一個歡樂的動作,或者一聲最簡單的語言是或不是,隻要病人有進步就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對於病人急於表達的心情、含糊的言語,護理人員及家屬要盡量揣摩病人想要表達的內容,耐心傾聽、適時補充。病人會從你讚揚的表情和語言中得到安慰和自信,從而增強語言訓練的勇氣和信心。

語言訓練的原則

語言訓練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需要病人密切、積極地配合。當判斷病人可以開始進行語言訓練時,應該先告訴病人或征求病人的意見,我們從下周開始進行語言訓練好嗎?讓病人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時間。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正確、全麵評估病人的語言交流能力在進行語言訓練前,應對病人的失語狀態、程度等要有深入、全麵的了解,針對病人自身特點製定計劃,不可過高或過低地估計病人。

剛開始進行訓練時,不要急於讓病人複述短句,雖然訓練目的是善意的,但是由於起點過高,難度較大,很容易讓病人產生畏縮心理,削弱積極性,從而厭倦訓練。

如果過低地評估病人的語言能力,語言訓練的內容及方式過於簡單蒼白,病人不但會覺得語言訓練無聊,而且還會認為醫生對自己不夠重視,產生沮喪失望,甚至有放棄語言訓練的心理。因此,語言訓練過程中,要針對病人的心理狀況及語言恢複程度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和方式。例如,當病人很容易說出窗戶這個詞後,應該馬上問病人,您看,家裏的窗戶和醫院的窗戶一樣嗎?給病人一個判斷、思考、組織語言的過程,但不必勉強病人立即回答出正確答案。

2)對於語言能力全麵受損的病人訓練原則即對於口頭表達及書麵語言等多方麵受損的病人,例如:聽、說、讀、寫等能力均喪失,語言訓練原則應該是先從口語訓練著手。首先要恢複其聽理解力,應以刺激—反應—刺激的反饋回路進行強化訓練。

3)語言訓練的內容要適合病人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情趣也就是說,選擇病人感興趣的題材或話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能隻停留在一個水平,應該逐漸豐富內容,增加刺激量;但是,不要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