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中存在著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師爺之間由於血緣、地緣、業緣等關係,結成許多關係網,形成很多幫夥。幫夥中的師爺互相關照,互相牽引,互通聲氣,互為黨援,成為一種集團勢力。對於幫夥外的師爺,他們則加以排擠。這沖幫夥可以稱之為“師爺幫”,或曰“幕幫”。《文明小史》第三〇回曾談到紹興籍師爺結幫的現象:“那刑錢老夫子,沒有一個不是紹興人,因此他們結成個幫,要不是紹興人就站不住。”這些紹興籍刑幕結成的幫就是師爺幫。《品花寶鑒》第二十三回也說到師爺幫:“至於那種劣幕……得館時便狐朋狗友樹起黨來,親戚為一黨,世誼為一黨,同鄉為一黨。擠他不相好的,薦他相好的。”這裏說的“黨”,就是師爺幫。師爺幫是存在於一般師爺中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劣幕中才有;但是,確以劣幕的結幫樹黨最為突出。這些劣幕結成的幫常常通同作弊,弄法營私,上下其手,蒙蔽本官,幹出許多壞事。所謂“親戚為一黨”,指的是有血緣關係的師爺結成的幫;“世誼為一黨”,指的是祖、父輩通好的師爺結成的幫;“同鄉為一黨”,指的是同鄉師爺結成的幫。除此以外,還有因師徒關係結成的幫和同在一地的師爺結成的幫。師爺幫雖然根據結幫紐帶的不同司以分出以上不同種類,但實際上連結一個師爺幫的紐帶往往是一種為主,兼有別種。如同鄉師爺往往又兼有親戚關係,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是結合在一起的,有的還要在這兩層關係上再加一層師徒關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幕學的傳授多在一地的親友間進行。由於結成師爺幫的紐帶是多重的,所以師爺幫往往很牢固,富於韌性。
同鄉性師爺幫是以鄉誼(鄉土觀念之一種)作為結幫紐帶的。這一點,與官僚中的地域性朋黨、工商業中的同鄉行幫是一樣的。紹興籍師爺幫(簡稱紹興幫)是最著名、勢力最大的同鄉性師爺幫。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門中,凡是有紹興籍師爺的地方,他們大都結成幫夥,所以紹興幫是遍布全國各地的。紹興籍師爺結幫的曆史頗久,而且有過行幫性質的組織。據民國十九年編纂的《朝陽縣誌》載,河南朝陽縣曆史上曾建有“紹興廟”,此廟“係清初浙紹人隨縣尹來朝(陽)作幕及作科房者公同捐資修建”。又載,“每值中元日,紹人齊集舉辦盂蘭會,焚香致奠,敬禮神明”。據此可知,早在清朝初年,紹興籍師爺就遊幕至北方的朝陽縣,與本鄉書吏共同遠立了同鄉性的神鹿。這處神廟實際是一個雛形的同鄉性行業會館,這是紹興籍師爺已具有同鄉性行幫組織的重要表征。他們齊集廟中辦會敬神就是他們的組織活動之一。保定籍師爺幫是北方師爺的重要幫夥,據師爺許同萃說,北方諸省的師爺,大都是保定籍,但其先人是紹興人。許同萃認為,保定、紹興兩府誌,在人物誌中應列幕職一門。由此可見,保定籍師爺及師爺幫也頗為重要。浙江湖州籍師爺幫也曾很有勢力。據周洵《蜀海叢談·幕友》載,清代四川的刑名、錢穀師爺“分紹興、湖州兩幫,兩幫中頗各樹黨援,互相吸引”,各自為本幫師爺得館出力,督署及布、按兩司的刑錢師爺,“係何幫之人,則何幫人中得館較易也”。湖州幫能與紹興幫競爭抗衡,可見其勢力不小。
“親戚為一黨”的師爺幫以及包含血緣關係的同鄉性師爺幫數量相當多。例如,紹興籍師爺徐登山是湖廣總督愛必達的師爺,其兄弟徐掌絲是湖北按察使沈作朋的師爺,其妹夫戶培元是湖北巡撫湯聘的師爺,他們結成幫夥,串通一氣,把持了湖北省司法審判的相當一部分權力。《歧路燈》第一〇五回曾寫到一個叫盛希瑗的官員對手下的劣幕很討厭,但又不敢將其辭退,因為此劣幕與自己的上司的幕友是親戚。他說將欲攆出去,他與上司有連手,又與上司幕友是親戚,咱又不敢。這裏所說的有親戚關係的、互為黨援的師爺,正是“親戚為一黨”的師爺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