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廣播影視產業政策法規研究(5)(2 / 3)

由於通信技術和業務的迅速發展與彼此融合,1997年歐盟發表了融合綠皮書《邁向信息社會之路》。綠皮書明確指出,不同的網絡平台能傳輸同一電話信息、電視信息、電腦信息和數據;網絡融合不僅是不同技術的融合,而且是不同業務的融合;新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三網合一的目標,能夠大規模提供各種通信(電信、電視廣播、電腦圖像及文本數據等信息)業務,包括交互型多媒體業務;數字化、電腦、電視機和電信終端設備的普及奠定了網絡、技術和業務真正融合的基礎,這種融合可以讓用戶通過地麵廣播網、衛星網、電纜網和寬帶電話線(如ADSL)使用各種寬帶數字業務。從管製的角度看,歐盟的基本目的就是鼓勵和促進融合。

20世紀90年代初期,英國采用的融合方式是廣播電視行業單向進入電信行業,而不允許電信公司經營電視業務。90年代後期,英國電信管理統治局(OFTEL)開始實行電信管製自由化政策,允許電信公司進入數字廣播市場。有線電視公司和電信公司都在全力提供電視和電信兩類不同的業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由於三網融合和寬帶業務的快速發展,有必要對通信行業(電信業和廣播電視行業)統一監管,進一步提高監管水平,減少部門之間的協調和協商事務,節省資源和時間。2000年12月,英國政府公布了《通信新未來》白皮書,提出建立通信行業統一的獨立管製機構——OFCOM。2003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英國通信法》,通信管製局OFCOM由OFTEL(電信管製局)、ITC(獨立電視委員會)、RA(無線廣播局)、BSC(廣播標準委員會)和RCA(無線通信管製局)5家合並而成,改變了以往分裂的管製框架,統一了管製方式,促進了三網融合和競爭。OFCOM的管製原則是融合管製,其核心是發展各傳輸體係之間的有效競爭,並且確保用統一的方式按照標準的競爭規則和指導原則監管反競爭行為。其主要決策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有效競爭來為消費者謀取利益。

從上述英國通信行業的變遷,可以看出,英國現在采用的融合方式是廣播電視行業的網絡及業務與電信行業的網絡及業務的融合,是有線通信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這些融合促使英國移動通信市場和因特網市場競爭加劇,從而使這些網絡及業務快速發展起來。

2.日本模式

(1)公營和民營兩大體係並存的日本廣播影視業

日本的廣播是從1925年3月22日NHK的前身—社團法人東京廣播電台的開播開始的。東京廣播電台形式上是一個由社會各界團體出資建立的廣播電台,但實際上處於政府的嚴格掌控之下。1926年8月,另外兩家商業電台—大阪廣播電台、名古屋廣播電台和東京廣播電台合並成為日本廣播協會(NHK)。1928年,NHK興建完成了覆蓋全日本的廣播網,成為日本唯一的廣播電台。1934年,在政府強有力的指導之下,日本廣播協會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廢除了“地方分權製”並強化了“中央集權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開始對日本大眾傳媒進行民主化改革。在廣播事業民主化方麵采取了三個步驟:首先,1945年9月22日發布《日本的廣播法則》;其次,重組日本廣播協會並成立廣播委員會;第三,推動日本廣播業的組織結構多樣化。正是在此局勢下,日本創設商業廣播的呼聲日益高漲,進而推動了1950年“電波三法”(《廣播法》《電波法》《電波監管委員會法》)的通過,為NHK的民主化重組和商業廣播的設立提供了法律依據。1956年6月,在廣播民主化的背景下,“電波三法”實施。依據《廣播法》,日本廣播協會成為公益電台。依據《電波監管委員會法》,成立電波監管委員會。電波監管委員會於1950年12月公布《廣播電台設立的基本標準》,並於1951年4月向全國14個地區的16家電台發放播出許可證,商業電台由此成立。商業電台的開播,標誌著日本進入了公共廣播與商業廣播並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