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價值觀念 (2)(1 / 2)

一位同性戀者表達了他的痛苦絕望以及渴望死亡和重來一遍的心情:我永遠不會為自己是gay而自豪。自豪這種東西是幻想藥下的歇斯底裏。我隻是堅持低等生物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有些黑人說,黑是最美的,我看也是自欺欺人。我在內心總是想,自己如果能從頭再來該多好,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染上了許多壞毛病。盡管不抽煙不喝酒,可我暴食,有些時候吃得幾乎不能動彈,連呼吸都困難,然後我開始害怕自己馬上就會死去,等感覺好一點就到衛生間去嘔吐。我知道這樣下去沒有好處,可我在內心是渴望死亡的,因為我要新生,要重頭再來,可再也不會有頭了,不會有了。

這位同性戀者還說:我最要好的朋友知道我的事後已疏遠了我,我不怪他,當我不知道自己屬於同性戀時,也一樣不能接受這種事;就是現在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仍然不能接受。畢竟在正統道德觀耳濡目染下長大,很難一下改變觀念。隻是沒有友誼,沒有愛情,我不知道前麵的路該如何走。反正畢業後就趕緊工作,早點掙錢替換媽,也算盡一份孝心。等孝道盡完,我就想出家,靜渡一生。

調查發現,有不少同性戀者表達過想出家當和尚的願望,而這些人都是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抱有較重負罪感的人。例如一位同性戀者這樣講到他的好友出家當了和尚後他的感想: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裏,無疑我的心情也是灰色的,內心無奈且無助,我開始越來越多地出入寺廟。晨鍾暮鼓,祥雲繚繞,以及聲聲入耳的誦讀經文的聲音,與我當時的心情非常吻合,從那念誦經文的聲音裏,我分明聽出了一種無奈,對世事滄桑的一種無奈反抗,而少有看破紅塵後的超脫。

有一段時間我想去當和尚,當然是為了逃避現實。可我可能嗎?我會嘲笑宗教特別是有組織的宗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我就像那出戲等待戈多裏的人一樣總在等,可不知自己等什麼。這種焦慮有時真能讓人發瘋,越來越令人感到人生的荒謬和無意義。

一位認真考慮出家的同性戀者這樣解釋自己的動機:我不希望自己腦袋一熱做出自己後悔的事。說實在的,我選擇這條路,完全是為了逃避現實,逃避內心的苦悶,通過它尋求另一種生活,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罷。因為我覺得,我此生注定痛苦一生,尋求這種生活或許會好一點。再說我也確實能適應這種生活。說我注定痛苦一生,那是因為,多少年來我痛苦的不是沒有伴,不是單單生理的痛苦,而是我愛的不能得到,我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愛撫。我需要一個平常的人生,同別人一樣的一份愛,一個溫暖的家,可我此生注定得不到它。

出於這種對同性戀傾向的否定性價值觀,同性戀者之間有時甚至會互相規勸,特別是年長的同性戀者有時會規勸年輕的同性戀者,希望他們不要走上這條路。一位中學生說:我和XX是87年冬天認識的,他說這方麵的事能收斂就收斂,萬一有個閃失不好。一位年近半百的同性戀者說:對年齡小的人應盡量幫助,使他們接近異性,以便一生過得更幸福些。同性戀是受譴責的,不幸的。我覺得我們是無辜的。但我也不希望小孩走上這條路。一位中年人說:對於年齡小的朋友,我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規勸他們好好地生活,過正常人的生活。但這種規勸奏效不大,因為我們也曾被別人勸說過,但是我們還是沉下去了。明知勸阻是沒有用的,可是我們還是盡力地說道理,勸勸他們,以自己的後悔心情勸說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好像隻有這樣,心理才能平衡一些。

有些同性戀者對成年人之間的同性戀關係沒有負罪感,但對與年齡太小的少年打交道有負罪感。一位中年同性戀者這樣說:我對小孩有犯罪感。北京同性戀者當中流傳著X醫院一位醫生自殺的故事。他喜歡一個男孩子,騙那男孩說是給他治病,結果把那男孩搞了。男孩把發生的事告訴了家長,家長找到醫院領導,在領導要找這醫生談話時,他割腕自殺了。一位女氣很重的調查對象說:我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我很珍惜這個,我也有責任感。我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不能讓他往這方麵發展,所以我對勾引小男孩的人深惡痛絕。

一些同性戀者不僅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恥辱,而且看不慣那些滿不在乎的人,覺得他們不知羞恥。一位調查對象說:聽說XX被抓起來以後,跟人耍嘴皮子,大搖大擺又出來了,沒有羞恥的感覺。要是我的話,就很害怕這樣。我是先天的,我也有能力控製自己的行為,我對自己的控製能力相當滿意。我是共產黨員,有家庭,有妻子兒女,有社會地位,一旦被人知道了不得了。我還特別反感圈裏人的一種傾向,就是愛說誰都是同性戀,什麼這個演員也是,那個名人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