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采、編、錄、播等方麵要與國際接軌。一方麵,積極開展國內外優秀電視欄目和節目研究;另一方麵,加強繼續教育國際培訓與交流活動,采取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國際培訓,為節目創新、欄目創新不斷提供智力支持。
要落實專職教師每年參加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少於1個月的政策規定,加強繼續教育管理人員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按照兼職為主、兼專結合的原則,重點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企業的培訓機構和示範培訓基地,建設繼續教育隊伍。爭取並創造條件建立繼續教育師資庫,實行動態管理,實現師資共享。
總之,要能“根據不同項目、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特點,精心設計培訓方案,綜合運用集中培訓、研討、進修、自修、案例教學、技術考察、谘詢服務、對口培訓、特殊培養等多種培訓形式,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量身合體的繼續教育服務。對重要、特殊和關鍵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個性化方式進行培養。大力推廣網絡繼續教育,開發網絡課程,實行網絡化管理,不斷提高繼續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5.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工作的評估、督導和激勵體係,實現培訓工作的常態化和良性運轉
教育部應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行業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評估、督導和激勵體係,從職責劃分、責任承擔、晉升考核、崗位聘用、經費劃撥、獎懲製度等方麵做出嚴格規定,以切實保障培訓工作的可持續進行。
首先,要研究製定對繼續教育機構、師資和對象的評估標準。通過規範標準,加強監督檢查,來重點扶持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市場前景廣、信譽度高的施教機構,支持他們做大做強,並提高師資水平,以及行業對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其次,要建立健全繼續教育考核、督導和激勵機製。要依法實行職業準入製度,要把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對其考核評價、崗位聘用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要有硬性的任務要求;要有教材、輔導、考核等係統化的考評體係;應當將繼續教育成績和崗位聘任、待遇等掛鉤。
最後,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各級人事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檢查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對繼續教育機構建立信用檔案,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繼續教育機構的信用情況。要求繼續教育機構如實向社會公告其培訓科目、培訓教師、培訓地點、收費項目和標準及設施等情況,營造良好的繼續教育秩序。尤其對繼續教育活動中亂辦班、亂收費,或者擅自提高收費盈利,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和單位負擔的行為,會同相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保障繼續教育工作健康持續的推進”。
毋庸諱言,為實現培訓工作的常態化和良性運轉,做好政策製定、規劃指導、組織協調、公共服務和示範培訓等工作也是相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綜上所述,繼續教育需要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需要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並且需要針對性強的對策和實施建議。事物的發展往往瞬息萬變,任何具體的對策和實施建議,都要在實踐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我們反對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教條主義做法。當然,這裏所總結的各種策略和建議,難免掛一漏萬,更多的策略和建議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才能形成。希望本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