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麵,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從此掀開了中華曆史上新的一頁。
西漢是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後於公元前202年建立的王朝,東漢是漢光武帝劉秀在推翻了王莽政權後,於公元25年建立起的新王朝。
不論是統一六國的秦朝,還是後來發展新建立起來的兩漢,實際上都是用戰爭的手段最終獲得的政權。
秦朝作為一個大統一王朝,創下的一套中央集權國家政治製度在以後中國社會的曆史中,隻有修修補補,基本框架都不曾改變。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影響極為深遠。
之後,經過連年的反秦戰爭,到了公元前207年,秦朝最終被推翻。
陳勝和吳廣犧牲後,項梁召集各路義軍在薛地即今山東滕縣東南計議,並接受謀士範增建議,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接著項梁率領起義軍大敗秦軍於東阿即今山東陽穀東北,劉邦、項羽也在城陽即今河南範縣城濮城東南和雍丘機即今河南杞縣等地打敗秦軍,斬殺秦三川守李由。
項梁在取得一係列勝利後驕傲輕敵,被章邯偷襲以至犧牲。章邯破項梁軍後,認為楚地農民軍主力已被消滅,於是就渡河北上,移兵邯鄲,攻擊以趙歇為王的河北起義軍,趙歇退守巨鹿即今河北平鄉西南。
秦朝派王離率幾十萬邊防軍包圍巨鹿,章邯在巨鹿以南築甬道,以運糧供給王離軍。趙歇糧少兵單,危在旦夕,便遣使者向楚懷王求救。
楚懷王與起義軍首領在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劉邦率領向西直指關中,另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起義軍主力北上救趙。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即今山東曹陽東南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四十六天不敢前進。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起義軍也歸其指揮。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起義軍到達巨鹿縣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兩萬義軍渡過漳水,援救巨鹿,初戰告捷。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隻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斷絕秦軍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個。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人馬,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紮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這回,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擠在壁壘上看。他們瞧見楚軍橫衝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氣。等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下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從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巨鹿解圍後,章邯軍退至棘原即巨鹿南,項羽軍駐漳水之南,兩軍對峙,秦軍的連續失敗使章邯不被秦朝廷所信任。項羽抓住時機,派蒲將軍攻擊漳水南岸的秦軍,接著又親率大軍攻破汗水秦軍。章邯固守棘原與項羽對峙,派部將司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當時,秦廷趙高專權,猜忌將相,欲殺司馬欣。司馬欣潛回棘原,勸章邯早圖良謀,章邯在降楚和退軍之間猶豫不決。項羽派蒲將軍率軍日夜兼程渡三戶津即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縣西南,斷秦軍歸路,自率主力大敗秦軍。
在項羽的沉重打擊下,章邯進退無路,不得不於公元前207年在洹水南殷墟即今河南安陽率其部眾二十萬投降項羽。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
項羽以六萬軍隊打敗二十萬軍隊,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