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2 / 3)

1945年初,司徒美堂等致公堂領導人物感到國際和國內戰爭形勢有巨大發展,勝利局麵指日可待,為能勝利後回國參加政治活動,不如將致公堂改堂為黨更有群眾基礎。於是,1945年3月11日全美洲洪門代表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美洲各國的致公堂的代表一致同意成立中國致公黨。司徒美堂當選為主席。抗戰勝利後,1946年4月,上海虹口的洪門頭子揚文道與華北幫會首領張書誠等人,利用美洲華僑中國洪門致公黨對祖國政治前途的關心,電邀致公黨全美總部主席司徒美堂回國主持“全球洪門懇親大會”,以撈取政治資本,提高社會名望。司徒美堂接電後,率美洲各國致公黨領袖10人從紐約乘坐郵船,興致勃勃地到了上海。這班遠離祖國的老華僑很天真,以為美洲致公黨過去對辛亥革命有貢獻,八年以來也為祖國抗日出錢出力,海外歸來,一定會得到蔣介石的熱情招待。但事實並非如此,蔣介石正忙於準備內戰,哪有功夫理會一個飄流海外的老華僑。再加上司徒美堂此次回上海,還想在國內成立洪門政黨。當他專程為此事赴南京麵見蔣介石,當麵提出洪門組黨的要求,卻被蔣擋了回去。和蔣介石的冷淡相反的是,當時在南京梅園新村的中共代表周恩來兩次到寓所看望司徒美堂外,還在來喜飯店為他的到來舉行歡迎茶會。出席者均為名流,如黃炎培、陶行知、郭沫若等。

7月28日,國內外致公黨及海外各地洪門團體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會上,占優勢的CC分子突然提出早就預謀好的成立中國洪門民治黨的議程,並憑借他們所操縱的多數強製通過。這樣,致公黨代表大會實際成了中國洪門民治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民治黨一大通過了該黨的總章、政綱和宣言。民治黨的主張看上去貌似公正,不偏不倚,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利於解放區和人民解放軍的壯大和發展,而利於國民黨反動派四大家族。司徒美堂被選舉為民治黨主席。實際上,該黨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他原先設想的完全不一樣。如民治黨決定今後海內外的致公黨都改稱為“民治黨”。司徒美堂在會上堅決表示反對,認為致公黨的招牌不能改,改了是出賣祖宗。但由於CC派布置好了力量,最後用多數表決的辦法通過了。1946年9月,司徒美堂向記者發表了聲明:“本人主張聯合各黨派和愛好和平的人民,建立民主統一的政府,然後再以經濟從事於建設。我們並不是任何黨派的尾巴,我們願以人民的意誌為行動”,向全社會公開表示了對國民黨及其中統特務組織的不滿。

1946年冬,國民黨“國大”開鑼前夕,對於司徒美堂是個嚴重考驗關頭。當時蔣介石雖然不給民治黨以任何“國大”代表的名額,卻給司徒美堂個人留了一個代表的席位。但司徒美堂不甘繼續被人利用,堅拒不幹。蔣介石、陳立夫叫江征卿、杜月笙等人前往勸駕,請司徒美堂勉為其難,並恐嚇說:“蔣為人翻麵無情的脾氣你難道不知道?他一不高興,你老人家會吃虧。”司徒美堂也勃然大怒說:“司徒美堂的為人你們也知道,我何曾是一個好惹的人!”結果不歡而散。駐蔣政權的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得聞此訊,考慮到司徒美堂對美洲華僑有一定影響,也來勸和,由其秘書陶履中相約司徒美堂到南京美大使館吃飯,說是用“半個中國人”的資格來歡迎這位“半個美國人”的洪門老華僑。這場會見“兩個司徒”爭論不休。司徒雷登說,他是美國人,但在中國住了50年,父母的山墳也在杭州,他愛中國,了解中國人民的思想情感,與其說他是美國人,不如說他是半個中國人,他一定要協助把中國建設好。司徒雷登還吹噓他辦燕京大學的功勞,說要老死在中國。司徒美堂回答了司徒雷登:“我雖然在美國住了60多年,可是並不怎樣愛美國,所以不是‘半個美國人’,而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隻愛戀中國。華僑到美國也隻是當小販,做廚子,沒有辦什麼‘教育’,在國內和國外都受人欺侮,美國人在中國開學堂辦醫院,並沒有使華僑對美國人較為親熱一點。美國今天許多人失業失學,沒有房子住,沒有麵包吃,美國政府應該花點精神辦好他們自己的事情再說。如果美國人真誠援助中國,我很感激,但是美國兵開到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掀起中國的內戰,很明白,這不是什麼援助,這樣下去,中國未亡於日本而亡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