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中國茶文化(下)(1 / 3)

龍王茶(龍舌)

龍王茶產於浙江省安吉縣西天自然保護區龍王山龍王廟一帶。

產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深溪、石嶺、南塢山、桃樹灣所產為佳。那裏懸崖峭壁林立,山高林密霧濃,溪水溝壑縱橫。茶樹王生於常綠闊葉林或針葉林下,腐殖質層深厚,土質肥沃,空氣潔淨,日照期短,富於紫外線照射。不使用化肥,不需濃藥滅蟲,也無人為汙染,堪稱"三無"茶。茶生其間,芽葉肥壯,白毫披覆,持嫩性強,加之精巧的采摘和加工工藝,在色、香、味、形上別具一格。

鮮葉於清明後10天采一芽一葉初展,經攤放青鍋篩分與攤涼葷鍋割末裝筒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外形光扁平直,色澤翠綠,略顯毫;香氣高鮮持久,湯色杏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甘;葉底成朵肥嫩勻齊、嫩綠明亮。

廬山雲霧茶

產於江西省廬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

廬山年平均溫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霧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茶生其間得天獨厚。朱德有詩讚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

鮮葉於5月初采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準。經攤放殺青輕揉理條整形提毫幹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形如石鬆,緊結圓直,綠潤多毫;湯色碧亮,香高味濃,鮮甘耐泡;葉底嫩綠。從容舒展。

蒙頂甘露

產於四川省蒙山。此茶最早見諸二十年(公元1541年)。它是總結蒙山"玉葉長春"(宋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創製的)和"萬春銀葉"(宋宣和二年,即公元1120年創製的)的基礎上創製的。

蒙山位於四川盆國的西部,橫亙於稱"雨城"的雅安、名山兩縣之間,海拔1450米,山頂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五峰,終年煙雨蒙蒙。

當茶園有5%左右的芽頭達到一芽一葉初展,即可開采,鮮葉經攤放殺青頭揉炒二青二揉炒三青三揉初烘勻小堆複烘勻堆等工序加工而成。基加工工藝可總結為鮮葉攤放,高溫殺青,三炒三揉,解塊整形,精細烘焙。

成品條索卷緊多毫,嫩綠色潤;湯碧微黃,清澈明亮,香氣馥鬱,芬芳鮮嫩,滋味鮮爽,濃鬱回甘;葉底嫩芽秀麗完整。

祁山白芽

產於湖南省祁東縣大同市茶場。由祁東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曾慶輝煌和技術員程寅生等創製這裏自唐代開始種茶,清同治年間產"祁山毛尖"(又稱白毛尖),本世紀80年代試製"祁山白芽"。

產地祁山山巒重疊,綿亙起伏,樹木蔥鬱,雲霧繚繞,土壤肥沃,年平均溫度16.8℃,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387.1毫米,相對濕度85%以上,優越的生態條件使茶芽肥壯,持嫩性強。

鮮葉采摘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經攤放殺青攤涼揉撚做條提毫幹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外形條索緊細微曲,白毫滿披;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高持久;葉底嫩綠明亮。

千島玉葉

產於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畔,由千島湖林場(原名排嶺林場)1982年創製,1983年莊晚芳教授親筆題名命名。

產地在新安江水庫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島嶼上湖麵浩渺,風景秀麗,空氣濕潤,氣候涼爽。

鮮葉於清明前後采摘,以一芽一葉展為標準,每公斤鮮葉1。1萬個芽頭。用當地鳩坑良種,吸取龍井茶炒製技術之精華,經殺青做形篩分攤涼輝鍋定型一篩分整理四道工序,計有搭、抹、捺、抖、撳、挺、抓、磨八種手法加工而成。製作精細,工藝合理。

成品外形扁平挺直,綠翠顯毫;內質清香持久,味濃醇帶甘,湯色嫩綠明亮;葉底肥嫩、勻齊成朵。

雀舌

產於浙江省杭州西湖龍井茶區境內地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試驗場。1980年開始研製1984年正式投產。

鮮葉選用優良品種龍井43號,采摘標夜準為單芽,其每個芽長短、輕重、大小要求均勻一致。經攤放殺青抖篩風選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澤綠潤;香高鮮爽,湯色嫩湯清澈,滋味醇和;葉底成朵、嫩綠明亮。

四明十二雷

產於浙江省餘姚市陸埠區三女山、虹嶺、上芝林一帶。南宋列為貢茶,明朝中葉為鼎盛時期。是近年恢複生產的曆史名茶。

茶區處於四明山脈,海拔400米,茶園多為"蘭茶泥"、沙質土壤,四周翠竹朵林蔥鬱,林間流泉淙淙,林下蘭花生,製茗當為蘭馥清"之譽。

鮮葉於清明前後采一芽一葉,芽葉等長,長度在3厘米以下。經攤放一殺青一初形(理搓結合)一攤涼足幹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外形圓緊挺直、纖秀似鬆針,色綠披毫;香高持久有蘭韻,滋味甘醇;葉底嫩勻成朵。

天湖白絨花

產於安徽省宣州市上海軍天湖農場。為新創製名茶。

產地皖南宣城軍天湖畔的帽子山、將軍山、高嶺一帶,丘陵綿延,崗巒起伏,青鬆翠竹,花果成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酸度適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茶樹生長。

鮮葉采自4月上中旬,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準,要求鮮、嫩、勻、淨,做到五采。

成品條索卷曲,滿披白毫,色澤銀綠;香氣高鮮,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甘;葉底嫩綠明亮、芽葉成朵。

五雲曲毫

產於浙江省桐廬縣,是由縣農業局於1988年新創製的名茶。

產地群山環抱,林木茂密,溪澗縱橫,泉水泛流,相對溫度大,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適宜茶樹生長。

鮮葉於清明前後采摘,選取擇芽壯毫多的一芽一葉初展,長度2.5-3.0厘米,百芽重用4.5-6.0克。經殺青手揉初烘搓團整形文火焙幹等工序加工而成。搓團時鍋中茶葉分理處2~3團交替搓理。

成品外形緊細卷曲,翠綠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持久,味爽回甘;葉底綠亮。

午子翠柏

產於陝西省西鄉縣。1988年由西鄉縣茶廠研製成功。

以陝南名山午子山為主產地,海拔千米,鬆柏交錯,雲霧繚繞,遍地長有白皮鬆為其一絕,午子翠柏由此而得名。

鮮葉采以肥壯的一芽一、二葉。經攤放殺青輕揉拔條促秀烘焙複火增香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形似翠柏,扁彎有致,秀拔顯毫;香高味醇,湯清葉亮,滋味鮮爽。

午子仙毫

產於陝西省西鄉縣南名山午子山。1985年初月通過省級技校及新產品鑒定。

茶園地處陝西南部,漢中地區東部,年平均溫度14.7℃,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海拔高度6001200米。土壤呈微酸性,有機質含量高。

鮮葉於清明前至穀雨後10天采摘,以一芽一二葉初展為標準,幹茶每公斤6.2萬個芽頭。鮮葉經攤放(35個小時)殺青清風揉撚初幹做形烘焙揀剔等七道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狀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滿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湯清明亮;葉底芽葉成朵。

婺源茗眉

產於江西省婺源縣,縣位於贛東北山區,與浙、皖接壤。1958年創製。茶區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貫穿縣內,年平均溫度1617℃,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雲山霧海,四季不絕,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宜於茶樹生長。

鮮葉選用上梅州茶樹品種,一芽一葉初展,要求細心提采白毫多、芽頭長、芽葉肥壯、大小嫩度一致的芽葉。經攤放殺青揉撚烘坯鍋炒複烘等工序加工而成。揉撚采用雙手推揉,鍋炒時單手擼茶理條,雙手捧茶搓抖等手法。

成品外形挺秀銀毫披露,湯色清澈,香氣鮮嫩持久,滋味鮮爽醇和、甘永;葉底勻亮在枝。

婺源墨菊

產於江西省婺源縣。1987提由該縣茶葉局的科技人員創製。

茶區境內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溪澗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得天獨厚的名茶產地。

墨菊茶春、夏、秋三季均可製作,但以春茶為佳。原料以長3.3厘米左右的一芽二葉為宜。鮮葉經攤放揀剔殺青搓揉炒坯做條捆紮(紮花)做花和壓花初烘複烘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色澤墨綠,湯色黃綠清澈,香氣高爽,形如雛菊。

西湖龍井

產於浙江省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梅家塢一帶。

茶區在東依西子湖,南瀕錢塘江,西鄰轉塘,北連古蕩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護完好。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緩緩伸向錢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陰擋寒流侵襲,南部受錢塘江濕潤季風的調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富於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小區氣候條件其優越。

高檔龍井茶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鮮葉經攤放一青鍋一理條整形"回湖"(二青葉篩分和攤涼)一輝鍋幹茶篩分歸堆"收灰"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以色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素不"國茶"之稱。形似碗釘光扁平直,色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清瑩;葉底細嫩成朵。

小布岩茶

產於江西省寧都縣小布墾殖場的岩背腦。1969年始種。

茶區位於於山山脈鉤嘴峰的山腰,海拔1190米,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1721毫米,相對溫度8090%,年霧日數110天以是。無霜期260天,年均日照時數13001350小時,土壤為衝積的酸性紫色壤土,土層深厚,PH值5.5-6.5之間,有機質含量豐富。

清明前後開采,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3.0-3.5厘米。鮮葉經攤放殺青炒二青複揉初幹理條攤涼提毫烘幹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似彎眉顯毫,條索秀麗有鋒苗;內質嫩香持久,且伴有香花清香,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綠勻淨。

信陽毛尖

要產於信如縣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群山峰頂上,以車雲山天霧塔峰為最。人雲:"師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

茶區年平均溫度15℃,年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223天,年相對平均濕度77%,年日照19402180小時;土壤肥沃,結構良好PH值4.0-6.0。

鮮葉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初展。經生鍋熟鍋理條初烘攤涼複烘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沮綠明亮,捍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素以"色翠、味鮮、香高"著稱。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產區遼闊,產量最大,品種豐富,銷路最廣。

茉莉花茶既是香味芬芳的飲料,又是高雅的藝術品。茉莉鮮花潔白高貴,香氣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開香盡。茶能飽吸花香,以增茶味。隻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領略茉莉的芬芳。

茉莉花茶用經加工幹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製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香、味、形與茶坯的種類、質量及鮮花的品質有密切的關係。大宗茉莉花茶以烘青綠茶為主要原料,統稱茉莉烘青。共同的特點是;

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黑褐油潤,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

也有用龍井、大方、毛峰等特種綠茶作茶坯窨製花茶的,則分別稱為龍井、花大方、茉莉毛峰等。近年來暢銷京、津市場的蘇萌毫、茉莉春風、銀毫。龍都香茗、霧都花茶就屬這類產品,統稱特種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多采用名茶代表性花色做茶坯,各具名茶外形特色(如扁片形,直條形,卷曲形),鮮花則采用品質上等的伏季茉莉,其代表性花色品種有:

(1)茉莉大白毫

簡稱茉莉大毫。係福州茶廠采用福鼎大白茶等良種早春嫩芽特製成坯,並以雙瓣和單瓣茉莉交叉重窨。清工巧製,"七窨一提"而成。產品外形毫芽肥壯重實,緊直勻稱,色澤嫩黃,滿披銀毫,內質香氣鮮濃,滋味濃醇,湯色微黃,葉底勻亮。

(2)天山銀毫

福建寧德茶廠生產,是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的特種花茶。選用高級天山烘青綠茶與"三伏"優質茉莉,按傳統工藝窨製而成。茶形緊秀勻齊,白毫顯露,色澤嫩綠,水色透明,香氣鮮靈濃厚,葉底肥嫩柔軟。

(3)茉莉蘇萌毫

是蘇州茶廠創製的特種花茶,曾獲農牧漁業部優質名茶稱號。該茶采用高檔烘青綠茶和優質茉莉經"六窨一提",精工窨製而成。以香氣鮮靈,滋味醇厚鮮爽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綠潤顯毫,香氣鮮靈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黃柔軟。

白蘭花茶

用白蘭窨茶,已有悠久的曆史,純粹的白蘭花的茶香氣濃烈、持久,滋味濃厚,主銷山東、陝西等地,是僅次於茉莉花茶的又一大宗花茶產品。主要產地為廣州、蘇州、福州、成都等地。年產量2,000~3,000噸。

白蘭花茶主要原料是白蘭花,其次也有用同屬之黃蘭(已稱"黃桷蘭")、含笑等的。

白蘭(Micheliaalba)亦稱緬桂,葉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葉柄長1.5厘米,基部楔形。花單生於葉腋,夏秋開白花,花被8~10枚,披針形,有馥鬱香氣,4月下旬到9月陸續開放,而以夏季最盛。

黃蘭(Micheliachampaca)亦稱黃緬桂、黃桷蘭,外形與白蘭極相似,惟其花為淡黃色,葉柄上托葉痕較長,葉背有毛,亦是優良的窨茶香花。

含笑(Micheliafigo)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分枝緊密,小枝及葉柄均密生褐色絨毛,葉倒卵圓形,花單於葉腋,長2~3厘米,淡黃色,香氣清純雋永,是高級窨茶香花,並常作觀賞用。

白蘭花香濃鬱持久,是窨製烘青綠茶的主要原料,白蘭花茶的特征是,外形條索緊結重實,色澤墨綠尚潤,香氣鮮濃持久,滋味濃厚尚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明亮。

白蘭花茶多以中、低檔烘青茶坯作原料,其窨製技術主要有鮮花養護、茶坯處理、窨花拌和與勻堆裝箱等四步。

珠蘭花茶

珠蘭花茶,是我國主要花茶產品之一,因其香氣芬芳幽雅,持久耐貯而深受消費者青睞。主要產地在安徽歙縣,其次在福建漳州,廣東廣州;以及浙江、江蘇、四川等地。窨製珠蘭花茶的香花有兩種不同科的香花,即米蘭和珠蘭,它們花形雖同,但香型卻略有差異,故不少人把兩者混淆在一起。現將它們的各自特點分別作一介紹。

米蘭:又稱米仔蘭、魚子蘭、樹蘭。原產我國南方及東南亞,植物學分類屬楝科(Melidceae),米仔蘭屬。學名Aglaiaodorata但我國許多地方也將其稱為珠蘭,據說人們取其花形如珍珠,叫珍珠蘭,簡化後就稱"稱蘭"了。其實,它與珠蘭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多分枝,無節,葉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8~13cm,小葉3~5片,對生,倒卵圓形,全緣無毛,葉麵深綠色,較平滑。花腋生,呈圓錐花序,黃色,花萼五裂,裂片圓形,花瓣五片,雄蕊五枚,花柱合生成筒較花瓣略短,頂端全緣。花香似蕙蘭,清香幽雅,吐香時間持續2~3天,是提煉香精和窨製花茶的好原料。常見有大葉米蘭和小葉米蘭兩種,小葉米蘭枝稠葉密,樹態優美,開花時先從小枝上部葉腋抽出圓錐花序,綴滿細如魚卵的金色花蕾。放室內滿室清香,沁人心脾。在福建漳州有一株300年生米蘭,高達6米,幹粗20厘米,單株年產鮮花100千克,俗稱"樹蘭王"。

珠蘭:也叫珍珠蘭、茶蘭、屬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c),金粟蘭屬,學名Chloranthaisspicatus。為草本狀蔓生常綠小灌木,莖圓柱形,無毛,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12~22厘米,邊緣細鋸齒,齒尖具腺體,葉脈隆起花序頂生,常為2~3或更多分枝的圓錐花序,花無梗,黃白色,具淡雅芳香,疏離地排列在花序軸上。4~6月開花,以5月份為盛花期,占年產量70~80%,故夏季窨製珠蘭花茶最佳。

珠蘭花茶以清香幽雅、鮮爽持久的珠蘭和米蘭為原料,選用高級黃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優質綠茶作茶坯,混合窨製而成。

珠蘭黃山芽為珠蘭花茶的珍品,其品製特征是,外形條索緊細,鋒苗挺秀,白毫顯露,色澤深綠油潤,花幹整枝成串,一經衝泡,茶葉徐徐沉入杯底,花如珠簾,水中懸掛,妙趣橫生,細細品啜既有蘭花特有的幽雅芳香,又兼高檔綠茶鮮爽甘美的滋味,一杯在手,實為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尤為高尚女士所愛不釋手。

普通的珠蘭花茶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墨綠油潤,花粒黃中透綠,香氣清純雋永,滋味鮮爽回甘,湯色淡黃透明,葉底黃綠細嫩。

由於珠蘭花香雋永持久,在窨製後,花香氣分子的揮發與茶葉對香氣完全吸咐達到平衡需要在一段時間,即窨後的熟成作用需持續100天左右。據歙縣茶廠有經驗的的老師傅介紹,在密封幹燥的茶箱內,貯藏3~4個月的高級珠蘭花茶,比剛窨製完畢時香氣更加沁人心脾。

玫瑰花茶

世界上的花卉大多有色無香,或有香無色。唯有玫瑰、月季、紅梅等,既美麗又芳香,除富有觀賞的價值外,還是窨茶和提取芳香油的好原料。

玫瑰(Rosarugosa)原名徘徊花,原產於我國,朝鮮及日本,是薔薇科的落葉灌木。其品種繁多,連同月季可謂花中最大家族。因玫瑰花中富含香茅醇、橙花醇、香葉醇、苯乙醇及苄醇等多種揮發性香氣成分,故具有甜美的香氣,是食品、化妝品香氣主要添加劑,也是紅茶窨花主要原料。我國廣東、上海,福建人嗜飲玫瑰紅茶,著名的有廣東玫瑰紅茶、杭州九曲紅玫瑰茶等。

玫瑰、薔薇、現代月季均屬薔薇屬的一種,共同具有甜美的濃鬱花香,均是窨製花茶的重要原料。

玫瑰(R.rugosa):落葉灌木,莖密生銳刺,羽狀複葉,小葉59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上麵有皺紋,夏季開花,花單生,紫紅色至白色,有濃鬱芳香,花及根可入藥,有理氣活血、收斂作用。

香水月季(R.odorata),通常為藤本,高4~6米,刺少,散生,彎曲,葉橢圓形,有光澤,有尖銳細齒,花1~3聚生,白、粉紅、紫紅色,如我國大量栽培的新品種"墨紅"即為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