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科學發展觀“三進”,一方麵不能回避社會實踐中的熱點、疑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由於體製方麵的不健全導致經濟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不講誠信的現象,以及政治上的腐敗行為,文化宣傳中的“快餐主義”和人們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嚴重傾斜、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等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滋長蔓延;另一方麵,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社會矛盾沒有變。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否認,粗放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緊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民主法治建設有待進一步發展,幹群之間關係嚴重緊張的社會群體性事件還時有發生等等。目前有一種態度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要鼓勁而不是要泄氣,是要正麵引導而不是反麵揭批,為了維護教育功能的正麵效應,對這些問題最好是避而不談,或者講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其實,社會現實問題是不能回避的,否則會欲蓋彌彰,反而不利於科學發展觀“三進”,並且科學發展觀本身也不是要回避問題,反之,它恰恰是針對改進和消除這些問題而提出的理論體係。因此要向大學生講清楚這些道理,讓他們在科學發展觀對當下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一係列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回答中,把科學發展觀深深地留在他們的腦海中。因為科學發展觀是從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際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是對當今發展實踐的高度概括和理論升華。它不隻是說明和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要解決問題,它要改造世界。當然直麵社會現實問題,不是說嘩眾取寵、標新立異,也不是說大肆渲染,以偏概全,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要運用科學發展觀從社會的、曆史的角度分析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使大學生對它們的現狀和未來趨勢一個較為客觀和全麵的認識。
四、科學發展觀“三進”需要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科學發展觀“三進”單單停留於從概念到概念、原理到原理、思想到思想的課堂講授,對大學生來說隻是浮光掠影,一閃而過,不會留下深刻影響,更談不上對科學發展觀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乃至有所把握,結果是很難取得實效性,畢竟“事非經過不知難”。要解決這個實效性問題,關鍵是要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來推動科學發展觀“三進”。
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大學生接觸、了解和感知社會現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鍛煉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路徑,更是科學發展觀“三進”取得實效性的物質基礎。如果說科學發展觀是一個以係統化的理論形式展現出來的觀念世界,那麼社會實踐就是要讓大學生回到這個觀念世界所反思的真實的“底版”世界中去,讓大學生更為感性地去感知科學發展觀所反思的那個世界的樣子,從而切身感知科學發展觀的深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當然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不能“走馬觀花”,而必須是帶著“主題”,帶著“任務”,讓大學生沉下去、深入下去,實實在在地走進社會,感受社情民意,感受科學發展對於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隻有這樣,科學發展觀才會在大學生腦海裏發芽、生根,在現實生活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