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實踐教學有利於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說明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極其豐富,外延極其廣闊,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寶庫,內容包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近現代曆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涵蓋曆史、現實、未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革命、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黨的建設等,既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體係,更是植根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深厚土壤、產生和發展於我國社會生活實踐的理論成果,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強調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
同時,理論的生命力在於指導實踐,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本質要求。正如毛澤東曾經指出的:“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如果你能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讚揚,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 [4]在與學生座談時,很多大學生就明確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應受課本限製,應關心當代中國的實際,這是理論的說明力和生命力所在,如新農村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物價的上漲、醫療改革、住房改革等與民生相關的問題,應關心當前實際特別是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學校夥食價格的上漲、大學生的婚戀問題等。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性環節是大學生期望的學習方式。我們的問卷顯示,當問及學生“你對進行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態度是:A.很期望、B.不喜歡、C.無所謂、D.期望”時,49.1%的學生選擇了A,31.7%的學生選擇了D,“期望”與“很期望”的比例高達80.8%。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並不盡人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社會實踐形式主義嚴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參觀、社會調查,有組織的進行或自由選擇等不一而足。但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學校和老師為省事,提前放假兩周或晚開學一周由學生自由活動來進行所謂的“社會實踐”,有的是老師在假期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自由完成,之後交上一篇稿子即可,至於內容是否真實,學生是否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教師一般不深究。“放羊式”的社會實踐,一些學生直接從網上粘貼或坐在屋子裏“想當然”就可完成。
2.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在被問及“你認為目前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時間是:A.比較適中、B.太多、C.太少、D.覺得從來沒有開展過實踐性教學”時,53.4%的學生選擇“太少”,32.6%的學生選擇了“覺得從來沒有開展過實踐性教學”。回答“據你的了解和觀察,全國其他高校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是:A.經常進行、B.很少進行、C.進行過但並不多”的比例數據依序是14%、 36.2%、49.7%。大學生之所以認為目前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太少、覺得從來沒有開展過實踐性教學,一方麵說明我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確實很薄弱,殛待加強;另一方麵也表明,不少大學生認為隻有走出校門去搞調查參觀才是社會實踐。
3.實踐性資源不能有效整合
一些專業課教師認為,“專業課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負責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育人是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政工幹部的事。”這是一種將教書和育人完全割裂的一種典型的模糊認識。如,財經類高校中,經濟學和管理學課程中所講授的西方經濟學家分析市場經濟慣用的元理論“經濟人”假設在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教師將資本主義製度理想化和絕對化,並用以解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在公有製經濟基礎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的一切現象,並把它作為評判得失成敗的唯一標準。由於有的專業課教師不加分析的講授,沒有與思政課內容的有效對接,嚴重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多元價值選擇和衝突中主導地位的確立。在我們組織的多場學生尤其經管類大三和大四學生的座談會上,學生多次提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