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19)(2 / 3)

第三,交往理念。樹立交往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把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自我教育融為一體,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教學相長、親密友愛的師生關係。其次,必須讓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必須采用情理交融、循循善誘、啟發引導的方式,激起大學生內在的道德需要和政治自覺,調動其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學會自辯是非善惡,自主進行正確的價值和行為選擇。

二、加強學科理論研究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方法改革、師資培養和學科發展等方麵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人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依托的學科認知存在誤解與偏差,沒有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當作科學進行研究,當作學科加強建設。應該說,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性,同時也具有科學性,意識形態性和科學性並不相互對立、排斥。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顯而易見、不容含糊,它的設置是社會主義大學本質要求的體現。但與此同時,它的科學性也十分重要,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涉及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在完成理論宣傳任務的同時,也講出學術性,用科學研究成果支撐教學,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的科學理論說服學生、啟發學生,真正實現科學理論進學生頭腦。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依托的學科已經設立了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這是一個極好的契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科研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精神。科研創新意識是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中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對理論與實際結合進行思考的動力,是科研創新精神的基石,而科研創新精神則是啟發創新者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了科研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精神,就可以不斷關注思想政治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和發展,從對實踐的探索中提升理論,豐富教學的內容;就可以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以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獨特理解進行教學,研究新教法,使教學走入深層次,而不是滿足於對教材中現有知識的傳授;就可以在課堂上注重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能夠自覺、自由創造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這種科研創新意識和科研創新精神帶入理論研究,帶進課堂教學,必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創新有著特定的含義,主要是三個方麵:第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從發展變化的實際出發,以對新問題、新情況的分析和解答,補充、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社會實踐變化的要求,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觀點、新見解,形成新的理論體係。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品質,是通過其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特點反映出來的。正是這種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根據現實發展的狀況不斷發展自身的要求,具有隨著社會曆史條件的變化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用世界的眼光、現實的眼光進行理論的創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融入今天的世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易於走進大學生的視野。第三,對所教學和研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方法論上的創新,即轉換新視角和運用新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曆史條件的變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都應進行方法論上的創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麵向新的時代、麵對新的實際。要注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麵對我們麵臨的問題進行研究,要產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科自己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