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位在曆史上很出名的昏君,叫做晉靈公。在位時,他不但搜刮民財,濫收賦稅,還時常站在城樓上,用彈弓射街上來往的行人取樂。有一次,廚師為他燉熊掌沒燉熟,竟然一怒之下把廚師殺了。
晉國的一位大臣趙盾,看到晉靈公如此殘忍昏庸,眼看晉國就要毀在他的手裏,就勸說他。晉靈公不虛心接受,在心裏算計著要殺趙盾,除掉這個讓他不快的人。
一天,晉靈公請趙盾喝酒。吃飯的時候,早就埋伏好的十幾個士兵衝上來把趙盾包圍起來,要害他。趙盾武藝高強,逃了出來。
後來,趙盾的一個親戚尋機殺死了晉靈公,為趙盾報了仇。晉國立了新君,人們重新把在國外避難的趙盾接回來,官複原職。
那時,君主再昏也不能殺,臣殺君是不忠不義的表現。誰也不想承擔殺君的罪名,於是趙盾就想看一看,史官是如何記錄這件事的。
一天下午,趙盾來到太史官董狐那裏。趙盾拿起記錄曆史的竹簡一摔,生氣地對董狐說:“晉靈公死時我不在朝中,怎能說是我殺的呢?你這樣亂寫,誣蔑朝廷命官,是要殺頭的。”
董狐不慌不忙地說:“你那時雖不在國都,可是你身為國家大臣,回來後從未追究過殺死國君的人的責任,說你不是這事的主謀,誰都不會信。”
趙盾聽了,也覺得是這麼一回事,但他還是說:“修改一下吧,改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董狐嚴肅地說:“作為一個史官,誠實是最重要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就是對後人的欺騙。我的職責就是記錄真實的曆史,讓我為個人私利改寫史書,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丟腦袋對於我而言是小事,丟了作為一個史官應有的節操可是大事了。”
趙盾聽了董狐的一番話,被他這種誠實的品德打動了,沒再說什麼就走了,以後也不曾為難董狐。
言行導航
董狐剛正不阿,黑白分明,敢於說真話,甚至以犧牲自己生命為代價,也不肯屈服。他的這種不畏強權、書寫真實曆史的職業精神一直被後代史官當作楷模,就連聖人孔子也稱讚過他的誠實。
我們應該向董孤學習,在大是大非麵前,保持正直誠實的操守,這是做人的起碼準則。也隻有這樣,才能在各種誘惑麵前保持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