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敞,字子張,東漢人,在郡府裏做輔佐治事的官。他與太守第五常是好朋友。兩人來往密切,交情深厚。
一天,第五常來到閻敞家中,說:“閻兄,我奉命調京城供職,路途遙遠,且限日到京,行程匆促,錢物攜帶很不方便,我想將130萬貫錢先寄放在您這裏,您看行不行?”
閻敞滿口答應,說道:“這有什麼不可以的,我一定代賢弟妥善保管。你什麼時候來取都行。”於是,第五常就把130萬貫錢送到了閻敞家中。閻敞當麵把錢封存好。
第五常起程赴京那天,閻敞十裏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臨別時,第五常說:“那筆錢閻兄如果需要用,盡管用就是了。”
第五常到京後不久,京城突然爆發了瘟疫。第五常一家不幸染上此症,先後死去,隻留下了他的一個小孫子。第五常臨終前對孫子說:“你年紀這麼小,怎麼生活啊?我有30萬貫錢,寄放在家鄉你閻敞爺爺那裏,你可以取來維持生計……”
第五常去世了,孫子記下了他的話。但是,當時孫子年幼,路途又遠,無法取回這筆錢,隻能靠在京的親戚朋友周濟度日。
十幾年後,第五常的孫子才返回故裏。為了安置家業,他想去找閻敞爺爺取回爺爺存放的錢,但心裏總覺得不踏實——口說無憑,又過去了這麼多年,能拿得到這筆錢嗎?不過,他還是去拜訪了閻敞爺爺。
閻敞聽說五常賢弟一家的不幸,回想起過去兩個人的友情,不禁百感交集,非常傷心。第五常的孫子還沒有啟齒問錢的事,閻敞就說了:“你的生計暫時不用發愁,你爺爺有130萬貫錢寄放在我這裏,你現在可以拿去用了。”
第五常的孫子一聽,著實吃了一驚——爺爺說的是30萬,不是130萬呀!於是,他將爺爺臨終前的話說了一遍,問閻敞爺爺說:“您老人家是不是記錯了?沒有那麼多,隻有30萬。”
閻敞忙說:“沒有錯,沒有錯!孩子,肯定是你爺爺昏迷之際,把話說錯了。”說著,忙到儲藏室將130萬貫錢搬出來,親手交給了第五常的孫子。
第五常的孫子接過錢來,含淚告辭。他想:閻敞爺爺不愧是我爺爺的好朋友。這真是錢財有數,誠信無價啊!
言行導航
交友要交心,待人貴在誠。真誠地對待朋友,應該“言必信,行必果”。第五常赴京就職時之所以將130萬貫錢寄放在閻敞家中,就是因為他相信閻敞這位老朋友,就是因為他知道這位老朋友人品端正,誠實無私,而且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誠實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