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晏殊換題(1 / 1)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晏殊,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學者。晏殊小時候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到十三四歲時,就以博學多才出了名。他誠實、謙虛,為人忠厚,大家都很喜歡他。後來,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讓他進宮麵見皇上,大家都十分羨慕他。

巧的是,晏殊到京城時,趕上科舉會試。考生們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成績名列前茅的才子。但他們和晏殊沒法比,晏殊是作為“神童”選來見皇帝的,也就是保送生,可以不參加考試。但晏殊覺得隻有經過考試,才能檢驗自己是否有真才實學。他申請參加這次考試,得到皇上的批準。

晏殊到考場一看,從各地趕來參加考試的人有1000多人。有的是連考多年、兩鬢斑白的老考生,有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書生,就數晏殊最小,不到15歲。晏殊心裏有點緊張,但轉念一想,自己年紀還小,考試結果如證明自己學問不夠,就回家繼續苦讀,下次再考,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所以心裏很踏實。

考題發下來一看,晏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容易了!原來,這個題目晏殊做過,那篇文章還受到好幾位名師的稱讚和指點呢。這時,晏殊的心裏鬥爭開了。按說,那篇文章的確是自己獨立完成的,現在照樣把它重寫下來,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應算作弊。可不管怎麼說,那畢竟是在自己家裏寫的啊,自然沒有考場這麼緊張,如果在考場上,恐怕……晏殊想起了老師的教導,“做人做學問必須誠實,如果對自己放鬆要求,隻能害自己。”想到這兒,晏殊決定把實情講出來,想讓主考官換個題目。可考場紀律很嚴,晏殊幾次想說,都被監考官製止了。沒辦法,晏殊隻好以那篇文章為基礎,做了些修改加工,寫好後交了卷。

幾天後,皇上召見這次考試的優秀考生,一共十幾名,晏殊當然也在其中。輪到晏殊時,皇上高興地對他說:“你的文章,我親自看過了,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寫出這麼好的文章。”不料,晏殊卻跪下來,把自己曾做過這個題目的事講了一遍,並且要求皇上另出一個題目,當堂補考。這時,大殿上鴉雀無聲,大家都呆了,心想:這個晏殊真是個大傻瓜,碰上自己寫過的題目本是天大的好事呀,怎麼能傻到要求換題補考呢?!

沉默了一會兒,皇上突然大笑起來,說道:“真看不出,你這孩子不僅學問好,還這樣誠實、有誌氣。好吧,就另換題目當堂補考吧!”

晏殊壓抑住內心的緊張,很快寫好文章交了上去,大家看後,都稱讚寫得很不錯。皇上非常高興,連連誇獎他,當場授給晏殊一個相當於進士的學位,還給他安排了一個官職。

晏殊當官後,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家閉門讀書。後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非常高興,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也很想去宴飲遊樂,隻是由於家貧無錢,就不去參加了。我有愧於皇上誇獎。”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言行導航

在考場上,我們碰到自己以前做過的題目,肯定會非常開心,根本不會想到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在科舉考試非常嚴格、競爭異常激烈的古代,恐怕任何一個人遇到自己做過的題都不會像晏殊那麼去做,晏殊的行為在那時絕對是非常罕見的,連皇帝也會覺得震驚。當然他罕見的誠實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後來德藝雙馨的晏殊當上了宰相,可謂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