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有一戶姓溫的人家,由於人口多,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家裏經常揭不開鍋,或者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後來,溫公向同村一位姓朱的人借了20兩銀子,開了一家米店,希望能掙錢養家糊口。這姓朱的人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仆人,他這些錢是瞞著主人借出去的。
過了一年,仆人生了一場大病,病情越來越重,眼見不久於人世。他很怕主人知道自己放債的事情,就沒把借錢給溫公的事說出去。他這一病,溫家有的人暗自慶幸,以為等姓朱的一死,這錢就沒人追究、不用還了。
此時,溫公正在外地做生意。他聽說了這件事,就匆匆收拾了一下,不分晝夜往家裏趕。回到村裏,他連家也沒有回,就直接到朱家去了。
溫公到了朱家一看,那人躺在床上,連話也不能說了。他從懷裏掏出一袋銀子,對病人說:“我是聽說你病重的消息從外地匆匆趕回來的,為的是見你一麵。你去年借給我的20兩銀子,加上利息,全都在這裏。我讓你的家人數一數,收好它。真是多謝你了!”說完,他把裝銀子的袋子當著病人的麵,交給了朱家的人。
說來真奇怪,聽了這話,垂死的病人竟一下子坐了起來,開口說話了:“溫公……世上竟有你這麼誠實講信義的忠厚人……我今天死了也可以瞑目……願你世世代代多生孝子賢孫……”說完,就倒了下去,一命嗚呼了。
溫公家裏人知道了這件事,說他太傻了,明明就可以不還的!他嚴肅地說:“做人應該誠實、講道德,借人家的錢就要還!我之所以沒回家就去朱家還錢,就是怕你們阻攔我。”
言行導航
“見利忘義”是為人所不恥的,但是在利益麵前,很多人都容易迷失自己。溫公沒有忘記自己在危難時姓朱的人對他的幫助,在姓朱的人要死的情況下,自己遠在外地,卻沒有乘機逃債,而是連夜趕回還錢,實在非常難得。而他對家人說的話,更是很有教育意義——做人應該誠實、講道德,借人家的錢就要還!
現代人應該學習他這種誠實守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