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周處除“三害”(1 / 1)

晉國時期,在義興(今江蘇宜興縣)有一個人,名叫周處,年青的時候,長得個子高,力氣比一般小夥子大。他的父親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沒人管束,成天在外麵遊蕩,不肯讀書;而且脾氣強悍,動不動就拔拳打人,甚至動刀使槍,義興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義興鄰近的南山有一隻白額猛虎,經常出來傷害百姓和家畜,當地的獵戶也製服不了它。

當地的長橋下,有一條大蛟(一種鱷魚),出沒無常。義興人把周處和南山白額虎、長橋大蛟聯係起來,稱為義興“三害”。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頭痛的還是周處。

有一次,周處在外麵走,看見人們都悶悶不樂。他找了一個老年人問:“今年年成挺不錯,為什麼大夥那樣愁眉苦臉呢?”

老人沒好氣地回答:“三害還沒有除掉,怎樣高興得起來!”

周處第一次聽到“三害”這個名稱,就問:“你指的是什麼三害。”

老人說:“南山的白額虎,長橋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嗎?”

周處吃了一驚。他想,原來鄉間百姓都把他當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會,說:“這樣吧,既然大家都為‘三害’苦惱,我把它們除掉。”

過了一天,周處果然帶著弓箭,背著利劍,進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處,隻聽見一陣虎嘯,從遠處竄出了一隻白額猛虎。周處閃在一邊,躲在大樹背麵,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額,結果了它的性命。

周處下山告訴村裏的人,有幾個獵戶上山把死虎扛下山來。大家都十分高興地向周處祝賀,周處說:“別忙,還有長橋的蛟呢。”

又過了一天,周處換了緊身衣,帶了弓箭刀劍跳進水裏去找蛟去了。那條蛟隱藏在水深處,發現有人下水,想跳上來咬。周處早就準備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傷,就往江的下遊逃竄。

周處一見蛟沒有死,緊緊地跟在後麵,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麵遊;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鑽。這樣一會兒沉,一會兒浮,一直追蹤到幾十裏以外。

三天三夜過去了,周處還沒有回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這下子周處和蛟一定兩敗俱傷,都死在河底裏了。本來,大家以為周處能殺死猛虎、大蛟,已經不錯了;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頭巷尾,一提起這件事,都是喜氣洋洋,互相慶賀。

沒想到到了第四天,周處竟安然無恙地回家來了。人們大為驚奇。原來大蛟受傷以後,被周處一路追擊,最後流血過多,動彈不得,終於被周處殺死。

周處回到家裏,知道他離家三天後,人們以為他死去,都挺高興。這件事使他認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什麼程度了。

他痛下決心,離開家鄉到吳郡找老師學習。那時候,吳郡有兩個很有名望的人,一個叫陸機,一個叫陸雲。周處去找他們,陸機出門去了,隻有陸雲在家。

周處見到陸雲,把自己決心改過的想法誠懇地向陸雲談了。他說:“我後悔自己覺悟得太晚,把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現在想幹一番事業,隻怕太晚了。”

陸雲勉勵他說:“別灰心,您有這樣決心,前途還大有希望呢。一個人隻怕沒有堅定的誌氣,不怕沒有出息。”

打那以後,周處一麵跟陸機、陸雲學習,刻苦讀書;一麵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他的勤奮好學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稱讚。過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來做官。到了東吳被晉朝滅掉以後,他就成為晉朝的大臣。

言行導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有你擁有一顆寬恕的心,真心對待每一個人,你才會得到大家的賞識,才會有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