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
曆史回眸
1620年“五月花號”帆船從 英國載來第一代移民,短短的16年,她便與世界上誕生了第一條地下鐵、第一條電話線的城市共承風雨;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幾乎所有的革命先驅都出自於她的門下,她被稱作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先後誕生了7位美國總統、41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策獎獲獎者,他們的一舉一動決定著美國的政治走向與經濟命脈。她的商學院被喻為“總經理搖籃”,培養了微軟、IBM等一個個商業神話的締造者;她的燕京學社傾力於中美文化交流與溝通,中美兩國關係的先驅基辛格博士,奠基中國近代人文和自然學科的林語堂、竺可楨、梁實秋、梁思成,這些享譽中外的名字都和這所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息息相關。她就是人們心中的精神家園——哈佛大學。
學校簡介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校是育人的課堂。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重要的表現特征,也是促進學生生命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深厚土壤,更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延伸的根本。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滲透於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方方麵麵,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
哈佛大學是以它的創始人約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1637年冬,英國劍橋大學的畢業生約翰·哈佛移民到了新大陸。他住在查理斯鎮,與那所新成立的學院(當時尚沒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劍橋鎮中間隔著一條河。約翰·哈佛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而逝世於查理斯鎮。臨死前,他立囑將自己一半的財產(約值780英鎊)和所有的圖書(約400本)捐贈給河對麵那所新成立的學院。為表示感謝,馬薩諸塞州議會一致決議,將這所尚無正式名稱的學院命名為哈佛學院,這便是哈佛大學的前身。
哈佛大學占地麵積為4862英畝,大部分坐落在劍橋、波士頓、奧爾斯頓和馬薩諸塞,位於北美洲的東海岸。哈佛學院和一部分研究生院坐落在劍橋,哈佛商學院與很多運動設施都在奧爾斯頓,環繞著查裏斯河。哈佛醫學院,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和哈佛口腔醫學院在波士頓眾所周知的長木醫學區裏。其文理研究生院於1872年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院校之一,哈佛大學不但是美國政府製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在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都十分活躍。哈佛的成功部分來自於在工作招聘方麵廣泛的聯係以及學院多達3.6萬的畢業生關係網。哈佛的學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經濟、市場和金融方麵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極高評價,在以上領域,哈佛商學院在全美名列前三位。不論從學校的名氣、設備、教授陣容、學生素質方麵,哈佛大學都堪稱世界一流。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經過三百多年的創新發展,現在哈佛大學規模龐大、資產超群,常被人戲稱為“哈佛帝國”。目前學校下設10個學院,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等共19000多人,有大學生、研究生、繼續接受教育和夏季學校的學生,其中有年齡小到十幾歲的少年,大到80多歲的老人。
校園設施
約翰斯頓門
360多年來,學生和教職員工一直走在這片被約翰斯頓門(1890年)包圍的區域。曆史最悠久的九座主校門和一些小校門建築在圍牆裏,包圍著哈佛園。約翰斯頓門是第一座手工砌成並用木頭燒製的哈佛磚建築成的門。約翰·哈佛所贈的400本書在此門建成後不久毀於一場大火,一係列的物品也沒有逃脫這場災難,其中包括家具、圖像、茶具、衣物、假發、科學設備和珍奇異品等。大火毀滅了整個哈佛學院圖書館,隻有一本書因一個學生前天晚上借出未還而免遭劫難。但是,當時的哈佛院長亨利·鄧斯特還是以“借書不得帶出圖書館”這條校規開除了那位學生。
麻塞樓
麻塞樓(1720年)代表著哈佛最古老的建築和美國第二幢古老的學術樓,像許多的哈佛教學樓一樣,這座樓也起了很多作用。最初用作宿舍樓,在革命戰爭期間大陸軍曾居住在裏麵。托馬斯·霍利斯於1722年捐獻了一個四分儀和一架24英寸望遠鏡之後,它還作為一個不太正式的天文台觀察天氣。如今前三層樓是大學校長、學生處長、財務主任和副校長們辦公的地方,再上邊居住著大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