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較低層次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作為需要的一種,具有與需要一樣的共同特征,表現為特定目的性、複雜多樣性、無限發展性以及可選擇性。消費安全是安全需要的一個重要方麵,它與每一個消費者的利益密切相關。消費安全具有自身的特點,表現為內容廣泛性、社會交往性和主動防範性。國家和社會要切實保障居民消費安全權的實現,因為消費安全對於擴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優化以及提高消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第一節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作為人的最基本需要,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從生產安全到消費安全,從經濟安全到社會安全,從糧食安全到能源安全,從生態安全到文化安全,等等,人們對於安全需要的內容範圍與特征的認識日益清晰化。
一、什麼是安全需要
需要是指人們對某種目標的渴求或欲望,需要是產生行為的動力源,人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為目標的。人的需要一般包括對特定目標的指向性和指向特定目標的意願的強烈程度兩個方麵。從本質上說,需要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的一種主觀感受。然而,這種需要又是人對客觀事物要求的反映。需要的形成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某種事物的稀缺程度,如果不存在稀缺,任何事物就像陽光一樣可以任意獲得,人們就不會產生追求滿足的行為動機。二是由於稀缺產生尋求滿足的欲望。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可將需要分為許多類,如:根據需要的起源可將需要分為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根據需要的對象可將需要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等等。
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五層次理論,其內容主要有:
(1)第一層次需要:生理上的需要。他認為生理需要是人類維持自身存在的最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吃、喝、衣、住、行等方麵的需要。這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類不可能存在和發展。因此,馬氏認為,隻有這些基本需要滿足到維持人的生存程度之後,其他的需要才會產生。
(2)第二層次需要:安全上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安全需要表現為人們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失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擾、解除強暴的監督等方麵的需要。他認為,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產生並對人形成激勵的。
(3)第三層次需要:感情上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在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不再對人有大的激勵作用,這時安全需要就讓位於感情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某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的一分子,並能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他認為這一層次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個人的生理特征、經曆、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素決定,因而,其表現形式差異很大。
(4)第四層次需要:尊重的需要。馬斯洛認為,當人們感情需要得到較大程度滿足後,其對行為的激勵作用減弱,開始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因為,這時人們追求的是自己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進一步細分,尊重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需要和外部尊重需要。其中,內部尊重需要是指一個人的自尊,具體表現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自主等;外部尊重需要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等。因此,馬斯洛對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滿足時的評價是:這時,人覺得活著有價值,能體驗到活著的用處和價值,因而,對社會充滿熱情。
(5)第五層次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指出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限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即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係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係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在高層次的需要充分出現之前,低層次的需要必須得到適當的滿足。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其優勢地位將不再保持下去,高層次的需要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經滿足,便不能成為激發人們行為的起因,於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這五種需要不可能完全滿足,愈到上層,滿足的百分比愈少。任何一種需要並不因為下一個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告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與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隻是對行為影響的比重減輕而已。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自己的潛力,唯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人的五種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無意識的。對於個體來說,無意識的動機比有意識的動機更重要。對於有豐富經驗的人,通過適當的技巧,可以把無意識的需要轉變為有意識的需要。
從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理論可以看出,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同時,安全需要與生理需要一樣是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條件。因為越是低層次的需要越要重視其激勵作用,也是最迫切需要滿足的。安全的需要具體表現在:①物質上的:如操作安全、勞動保護和保障待遇等。②經濟上的:如失業、意外事故、養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嚴酷監督的威脅、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應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有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強化防禦實力的欲望。
二、安全需要的特征與主要表現
安全需要作為需要的一種,具有與需要一樣的共同特征,其表現為以下幾點:
1.特定目的性
人的需要總是與一定對象相聯係的,表現為現實世界能夠提供的事物,不存在沒有對象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說,需要總是具體對象的需要,具體事物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同時,需要與具體對象又呈現相互刺激的關係,表現為:人的需要越強烈,具體對象也越明確;對象越突出,對需要的刺激越深,進而越能刺激人的行為效率提高。安全需要的內容包括健康安全的食品、社會安全保障、操作安全、勞動保護等。
2.複雜多樣性
人的安全需要呈現複雜多樣性,人的需要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許多類型,如:常見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等等。同時,由於人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相應變化,因此,人的需要除了物質需要外,在社會精神需要方麵將呈現更加多樣化。安全需要不僅包括物質上的安全需要如安全健康的商品,也包括精神上的安全如不受暴力侵害或精神騷擾等。既有物質上的安全需要,又有經濟上的安全需要與心理上的安全需要,如需要穩定的經濟收入,平安快樂的精神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