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3)(3 / 3)

三、創造性實踐活動

學生都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也極具獨特性和創造性。如上麵把石塊放入水中的實驗,部分學生就能自覺的發現這一實驗還可以用來求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樣深入的理解難道不是一個創造性的發現嗎?教師應當給予鼓勵。學生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如,有一次上課,教師帶了個酒瓶,讓學生計算它的容積,學生的興趣很濃,但部分學生認為酒瓶上半部既不是圓柱體,又不是圓錐體,感到無法計算。幾分鍾後,生A率先發言。

生A:要是有一盆水,我就能算出酒瓶的容積。

師:具體說說你的思路。

生A:先在瓶內裝大半瓶水,算出有水的這部分圓柱體的容積,然後把瓶豎倒過來,算出上麵空出的這部分圓柱體的容積,這兩部分的容積之和就是整個酒瓶的容積。

師:這位同學利用酒瓶下麵部分是圓柱體的特點,先解決了問題,思路清晰,簡便易懂。其他同學還有哪些好的解法嗎?

生B:因為酒瓶的容積等於裝滿水後水的體積,所以隻要把酒瓶裝滿水,然後把水倒到長方體或立方體容器裏,測量出所需的數據,就能求出水的體積了。

生C:我認為還可以把水倒到有刻度的容器裏,這樣就能直接讀出數據,知道酒瓶的容積。

別出心裁的解答方法,體現了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調查性的實踐活動

英國教育學家薩德勒認為:“學校以外的事情,甚至比學校以內事情更重要。”可以說實踐活動是課本知識的延續和擴展,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調查、體驗生活,增加許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幫助學生提高判斷能力與推理能力,擴大了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思考的空間也增大了。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看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具體做法是:

1.經常性的布置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搜集數學信息,豐富感性認識。經常有意識地布置學生去搜集一些相關信息:如錢幣的兌換和計算,各種購物方案的確定和評估,時間和行車時刻表的使用,長度、麵積、體積、容量與重量的估計與測定,旅遊中的問題,出版印刷中的問題,爸爸媽媽的工作時間和工資收入,汽車的行駛速度,買賣物品時的單價、件數、總價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據和數量關係,然後組織整理,相互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學習他人思考問題的方法,提高自己收集和整理數據的能力。

2.根據收集的數據開展實踐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再認識。

如開展“十字路口各種車輛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活動課,先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數據用學過的方法(如“正”字統計法)進行整理,然後根據收集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分析製成的統計圖,從中發現社會的發展情況,人民的生活狀況等,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又如根據學生調查的一幢樓中某月用戶用水、用電的情況,開展模擬收水電費的活動。根據銀行的利率,存款的增減幅度來編寫百分數應用題,了解人民的收入情況等等。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努力做到內容生活化、題材數學化,已經作為重要和緊迫的課題擺在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麵前。這不僅意味著教學內容和要求上的變化,更意味著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的更新和進步。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的方式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了現代的主體性教育思想。它強調的是不僅要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是讓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更是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活動中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