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珠:我國古代與和氏璧齊名的著名珍寶之一。
也寫作“隨珠”,或稱“靈蛇珠”,“明月珠”。
《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可見其珍貴和人們對它們的推崇。
又《淮南子》高誘注:“隋侯,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固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隋珠是什麼?
宋代成書的《太平禦覽》曾引《墨子.佚文》:“隋之明月,出蟀蜃”。
《漢書.鄒陽傳》也雲:“明月之珠,出於東海,藏於蚌中,蚨蜃伏之”。
也就是說,他們都認為隋珠是一顆珍珠。
但今人郝用威等考證,湖北隋地(今隨縣)水流湍急,時有山洪暴發,水濁而溫度低,不宜於珍珠的生長,更不宜於長成盈寸之大的隋珠。
另外,根據傳說(晉《搜神記》載):“珠盈經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他又推測,隋珠有
可能是一顆具曲麵晶形的寶石級金剛石。
因古人不識,而將其誤認為是蚌珠。
事實上,近代的調查已發現古隋國所在的桐柏山區具有產出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的地質條件。
另外,湖北地區截止1991年初已有20多處發現有金剛石,共獲金剛石43顆,總重81.58毫克。
因此這就不排斥在偶然的機緣下,被人們拾到個別大顆金剛石。
但對此意見持異議者也不少。
這主要是迄今發現的金剛石都極其微小,且未見原生礦體,因此很難相信會偶然找到如此大的金剛石。
所以另一些人推測,隋珠也可能是水晶珠、蛋白石珠、甚至是人工的玻璃珠(古代人們尚未充分掌握玻璃的製造技術,所以玻璃製品也會被視為珍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