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由於第一印象的形成而產生的一係列反應稱為“連續反應”,對於給學生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老師,其在教學活動中就會得到學生的很好配合。
反之,則會受到學生在心理上的抵製,不利於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雖然有時候學生所獲得的老師的第一印象並不準確,老師可以通過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更改這一形象,但這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的。因此,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在學生麵前的形象,給他們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7)有意性和無意性
教師的儀表行為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有不同的表現,但基本上可以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類。因此,教師的儀表行為才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眼神、手勢、體態、言語活動,甚至坐姿、站態、站立的位置,有些是無意識的,有些則是有意識的。在較長時期的教學實踐中,不同的教師會形成一套與自身特性相符的儀表行為習慣。教師的這些習慣特點不僅是教師的自我形象、風範氣質的反映,而且會對教師、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教師不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安排上要做好設計,對授課過程中的主要的姿態、動作、服飾等也要做好合理的安排,甚至要對課堂的氛圍、學生的互動都預先設計一下,課堂表現力求動作自然、舉止規範、語言簡明、有條不紊;既溫文爾雅,又落落大方。經過反複實踐,教師的這種教學儀表行為就會從有意識的運用與控製,轉化為無意識的運用,成為自身特點風格中的一部分。相反,如果一個教師的課上儀表行為與授課情境格格不入,或有一些不適宜的動作,如搖首聳肩,擠眉弄眼;或眼神始終盯在某一個地方,忽視了眾多受教育者的存在等等,這些看起來是無意識的行為,卻正好說明了他的教師儀表行為還不夠規範,還要繼續加強訓練。
教師儀表行為規範的作用
教師的儀表行為規範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通過規範教師的儀表行為,可以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思想與道德的培養。
在學生的思想品格與道德情操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儀表行為的熏陶與影響起著關鍵作用,這就使得對教師的儀表行為進行規範,顯得尤為重要起來。教師首先應有良好的素質與素養,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身份相符合。隻有當教師的自我行為符合社會規範時,他才能被受教育者心甘情願地接受,並指導他們的具體實踐行動。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他們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正在形成,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品格有很大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些外來的影響主要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其間有好也有壞,而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學生往往會以教師作為模仿對象,從教師的衣著發型、舉止姿態、言語特點、談吐風格,到教師的待人接物、人際交往等,都會成為學生暗自效仿的對象。在學生的身上往往可以找出某些教師的影子。因此,對教師的儀表行為做出規範,確保並促使教師保持良好的精神風範並以此去帶動、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品格風貌,它的意義是重大而又深遠的。
(2)規範的儀表行為,能夠有效地輔助老師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具備紮實、全麵的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借助一些外部因素,幫助教師完善教學過程,所以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多加應用儀表行為的輔助印象,通過教師自己的身體姿態和言行所傳遞的直接信息,使學生更加易於吸收、接納老師所傳達的知識,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3)規範的儀表行為,能夠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改善社會風尚。
教師作為一個施教者,對於受教者的影響是巨大的。每一年都會有無數的受教育者進入社會中,這些受教育者是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成長的,他們的精神風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老師的影響,以老師為榜樣的,這些具有較好的精神風貌和良好行為舉止的人在社會中的比重越大,社會風尚就越好。因此,作為榜樣的教師的儀表行為就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儀表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講,並不僅僅包括個人的愛好與習慣等自我意識方麵的行為,還包括具有職業特點的社會意識行為。由於這種意識行為具有較深遠的影響,它從長遠來看,必然對一定的社會風尚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方麵,起著關鍵作用。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教師的教化作用,為人師表者,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宣揚那種勤懇、踏實的人格,通過自身高尚的情操來教化民眾。總之,教師對社會風尚的改善雖然不是直接的,但是通過那些他們所教導出來的學生所恪守的老師所傳授的道德行為規範,確實可以影響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