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才高八鬥,才智不讓須眉,是女中翹楚。東坡和蘇小妹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研討文章。
一天晚上,蘇小妹來到哥哥書房,見蘇東坡正緊鎖雙眉,對月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便逗趣地問道:“大哥今天又在想些什麼難題,不妨說出來讓小妹為你分憂。”蘇東坡見她到來,說道:“我剛想起一上聯,若你今晚能對出下聯來,我就佩服你的聰明。”小妹笑著說:“哪來的上聯,要對一個晚上?快說出來吧。”隻見蘇東坡拿起筆,一邊在紙上寫著,一邊高聲念道:
水仙子持碧玉簫,風前吹出聲聲慢
蘇東坡書罷,便對小妹道:“小妹啊,這下看你的了。”說完,便閉目養神起來。蘇小妹本聰慧非常,一聽這個上聯,就知道這上聯用了“水仙子”“碧玉簫”“聲聲慢”三個詞牌名。詞牌鑲嵌巧妙,工整自然,前後照應出彩,仿佛讓人看到了一個飄飄出塵的仙子用白皙細長的手指持著碧玉簫,在清風中吹奏出舒緩優美的曲調。這樣的機巧與優美,實不易對。蘇小妹撅起了小嘴,說道:“大哥啊,這也太難了吧?”
正在這時,小丫環梅香手捧香茗到來。隻見她細腰若柳,嬌態盈盈,而一雙玉腳正穿著一對小紅繡鞋,步步含嬌,在月光下看得格外真切。這時候,小妹靈機一動:“有了!”她來到哥哥的書案前,隨手拿起筆,在紙上一揮而就,即興賦出下聯:
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走來步步嬌
下聯同樣有“虞美人”“紅繡鞋”“步步嬌”三個詞牌名,形象生動,意境優美,令人遐思無際。蘇東坡見小妹片刻間便想出這工整的下聯,不由歎道:“巾幗不讓須眉,小妹才華過人,真乃女中豪傑啊!”
【博聞館】
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調子的名稱,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製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現代人所謂的“詩”“詞”都是古時人們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詞人隻負責“填詞”就行了。樂曲名字的來曆,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菩薩蠻》因此得名。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西江月》《卜算子》《風入鬆》《蝶戀花》等,這一類曲調則來自民間。宋朝以來,詞不斷發展變化,詞人經常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它僅僅用了“念奴嬌”詞牌名,內容與“念奴嬌”毫不相幹,“赤壁懷古”才是標示內容的詞題。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