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岩》是羅廣斌、楊益言於1961年12月發表的一部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部根據作者獄中鬥爭生活的真人真事創作的小說一經問世,立即招致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被譽為“用烈士鮮血寫成的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是“共產主義的教科書”而風靡一時,三年中發行400萬部,並被譯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種文字發行於世界各國。
《紅岩》中描寫的驚心動魄的鬥爭,發生在1948年到1949年解放戰爭高潮時期。這時期一方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將取得全國勝利;另一方麵,國民黨反動派為挽回敗局,瘋狂地鎮壓人民。革命與反革命的搏鬥更加尖銳、複雜和激烈。《紅岩》的作者曾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是敵人瘋狂屠殺中的幸存者。他們通過小說,真實地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舍生忘死的英勇壯烈的鬥爭事跡,揭露了敵人的極端殘暴凶狠,熱情地歌頌了革命者在黎明前夕鬥爭中所表現的浩然正氣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紅岩》成功地塑造了以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小蘿卜頭等為代表的革命烈上的崇高形象,用真實、生動、感人的故事,謳歌了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及高尚情操。
紅岩先輩創造的紅岩精神,既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財富,也是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一個組成部分。她表現了共產黨人矢誌不渝的崇高理想、百折不撓的革命鬥誌、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以及共產黨人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鄧穎超同誌在1985年重回重慶時,激動地寫道:“紅岩精神,永放光芒。”1991年4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特地參觀了紅岩村紀念館,題下“發揚紅岩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的詞句。
《紅岩》發表之後,以該小說為題材改編的電影、歌劇等藝術形式不斷問世。今天的人們,包括老讀者仍在為紅岩精神所吸引、所激動、所感動、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