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分:如果你一整天都是積極樂觀的,你的感覺怎樣?(6)(2 / 2)

2.課上正音。讓學生查課文中每一個生字的準確發音,以糾正方言。特別是那些發音慣於誤讀的字,更讓學生反複練讀、填拚音。比如參(cēn)差(cī)不齊、一暴(pù)十寒、度(duó)德量力、皮開肉綻(zhàn),這些易錯的發音,我都讓學生反複讀寫。我還注意糾正學生已有的錯誤發音,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常常糾正幾次、十幾次,甚至幾十次,學生還是改不過來,或者當時改正了,過後又忘了,這就需要教師有耐心。比如學生總愛把助詞“的、地、得”的輕聲讀成四聲和二聲,把修辭讀成修池,把擬人讀成逆人,把邏輯讀成邏記……單是不要把“而且”讀成“耳切”這句話我就說了不下30次。針對學生語音不準的實際情況,直到初中畢業前,我還讓學生在練習寫生字生詞的時候一定要加上拚音。這樣一來,學生們也養成了認真辨別字音的習慣,課間經常出現為一個字發音而熱烈爭論的場麵。課上我還引導學生努力克服盤山方言中的錯誤,比如聲母中平、翹舌不分,十隻豬讀成si資租;韻母誤用,表叔讀作表收;聲調錯誤,大哥讀作大革。盤山有個小孩學唱《紅燈記》中李鐵梅的選段,給唱成了“某家的表收數不清……”我把這些錯音搜集起來,和正音比較著讀給學生聽,大家感到很難聽都笑了,同時在笑聲中也受到了教育。我們班的學生有的來自齊齊哈爾,有的來自沈陽,有的來自台安、大窪。就是本縣的語音差異也很大。胡家農場的學生說話尾音低而長,樂意把陽平讀成去聲,有人美其名日“下滑音”。樂郭葦場的學生則把聲母q和c混淆,把圈、全、勸讀成躥、攢、竄,我課後經常和這些學生一起討論他們錯誤的發音規律,使他們較快地接近普通話的水平。

3.課後考查。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三學生學習知識有很強的實用主義的心理。許多知識隻要考試題中有,即使是枯燥無味的,他也愛學。如果考試用不上,即使像曆史那樣故事性、趣味性很強的科目,他們也不肯學。所以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次考試出題都少不了語音方麵的知識,少則5分,多則10分,專門找盤山方言容易錯的字詞注拚音,這樣學生平時學起普通話來又多了一種間接興趣。我建議,為了調動中學生學普通話的積極性,有關部門應該在高考和中考的語文試題中加進5分左右的普通話知識試題,不然,初高中學生輕視普通話的問題是難以解決的。

4.課外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興趣,提高說普通話的能力。

①培養骨幹。班級有四五個說普通話的骨幹,常常會使其他同學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班劉岩、林華、王岩、郭力同學的朗讀能力不僅在全校得到讚揚,有的參加市縣朗讀比賽還獲得優勝,每當他們讀課文的時候,連平時最淘氣的學生也都聚精會神地聽。我就不斷指導這幾名學生,提高他們讀的能力,使全班學生更羨慕他們,以至許多人常常情不自禁地模仿他們,向他們請教普通話的知識。

②開文學欣賞課。如果我報紙雜誌上發現有特別感人的散文、報告文學等,就剪裁,積攢起來,自己先認真看,反複用普通話朗讀,然後讀給全班同學聽,使學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感受到普通話的鼓舞作用。

③舉行詩歌朗誦會和故事會。班級多次舉行詩歌朗誦會和故事會,每舉行一次實際就是一次“推普”的評比和動員會。學生們參加這樣的會興趣很高,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因受鼓舞而即席誦詩。在這樣的會上,我們那幾位普通話尖子在同學們的心目中簡直成了英雄,而方言土語較重的學生則比任何時候都更賣力地反複練著正確的發音。學生們無意中發現,班級的幾個普通話尖子同時又都是語文尖子、英語尖子,於是他們說,普通話說好了可以提高語文成績、英語成績。這是否是個規律,尚待進一步總結與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