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淺議領導班子內耗的成因及對策(2)(1 / 2)

從以上列舉的影響班子團結的因素來看,要想較好地發揮班子的領導作用,除了建立健全各種規章製度,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水平,發揚敬業精神,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履行各自的工作職責外,還必須有一個核心。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的:"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第一,從根本上來講,任何一個班子都要有一個核心,這是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目前,我國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整個社會劇烈變革的曆史過程中,保證社會的有序運行、保證人們在思想上、行動上的一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領導權威,使得領導層能夠對改革的方向、進程實施有效的控製。沒有權威,改革就會失控,社會就會陷入混亂。體現權威的重要手段,就是在領導集體中形成一個核心。

第二,一個班子中隻能有一個核心,這有利於維護和保持班子的團結、統一。當領導班子遇到困難或者出現摩擦時,隻有團結在一個核心的周圍才能凝聚起來。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容易造成人們思想和利益上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強調維護一個核心,而是彼此尋找支持者,尋找與自己意見、利益相同的夥伴,你周圍搞一幫人,形成個勢力範圍,他周圍搞一幫人,形成個人勢力範圍,這樣發展下去班子內就會出現小派別、小圈子,就很危險。事實證明,無論是哪一級的領導班子,如果它是多核心的,那它必然是低效率的。多核心的班子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出現分歧,便會彼此推諉、扯皮,互相不服,該及時拍板的拍不了板,久議不決,從而造成效率低下。相反,如果班子中隻有一個核心,那麼,依靠他的影響、他的威信,班子就會較快地作出決斷,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一個核心對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有著巨大的重要作用。一是穩定作用。通觀各國、各政黨或各個單位的領導集體的興衰更替,我們便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如果一個領導集體能夠長期執掌最高權力,那麼這個集體中肯定有一個核心,反之,倘若它的領導集體頻繁更迭,說明這個集體中肯定沒有形成核心。一個領導集體能否持久、穩定,關鍵在領導核心,有一個核心,就能持久、穩定;沒有核心,必然短命。二是決策作用。領導班子的主要職責就是決策。在作出決策的過程中,班子的成員並不總是一致的。當班子中出現意見分歧,甚至各方爭執不下時,核心人物的意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他的智慧、經驗和威信,他的意見對其他人有很大的影響力,以他的意見為基礎,班子成員往往能夠達到一致。從這種意義上說,核心人物起著主要的決策作用,這種作用對擱置爭議、減少扯皮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極大地提高班子的工作效率。三是協調、團結作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子內的各個成員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分歧甚至衝突是難免的,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核心人物能夠以他特殊的地位來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不至於班子內出現激烈對抗,或使整個班子分裂為不同的小派別、小圈子。核心人物的這種協調作用,對增強凝聚力,保持班子內部的團結,是非常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四、加強領導班子的團結,必須處理好以下關係

加強領導班子的協調與團結,消除內耗,使領導班子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吸引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必須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麵的關係。

第一,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係。民主集中製是我們黨的根本製度,而如何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係,則是正確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的關鍵所在。民主是為了正確地集中,絕不能強調民主而否認集中,搞極端民主化;也不能強調集中而不要民主,搞一言堂、家長製、個人說了算。民主和集中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實踐證明,凡是民主集中製執行得好的領導班子,積極的思想鬥爭就能正確開展,矛盾就能及時化解,班子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協調、融洽,班子的團結就搞得好。反之,班子內部既缺乏民主,又缺乏集中,班子成員之間的矛盾、衝突難以避免,無法解決,班子不團結的現象就很嚴重。因此,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團結,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