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為農民服務(1 / 2)

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區有所削弱,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一些領導幹部隻埋頭業務工作,不注意研究社會思想政治動向;一些基層黨組織處於軟弱渙散狀態,在思想教育方麵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農民不遵守國家的法規、政策,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幹群關係緊張等。同時,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著不適應社會生活變化,覆蓋不到位,針對性不強以及方法手段滯後的現象。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農民上訪增加,封建迷信活動有所抬頭,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如果不切實扭轉這種狀況,掉以輕心,就會犯曆史性錯誤。對此,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政治警覺,不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鞏固黨在農村的地位,這樣才能保證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順利進行,更好地實現跨世紀發展的戰略目標。

深入紮實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時期,教育和提高農民的任務仍然很繁重,越是搞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重視和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農村陣地,社會主義思想和優良的社會風尚不去占領,落後的錯誤思想和消極不良的社會風氣就必然會去占領。從當前農村情況來看,在對農民群眾進行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的基礎上,還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麵的教育,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大力提倡科學精神,要幫助和引導農民劃清唯物論與唯心論、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增強識別和抵製唯心主義、封建迷信及各種偽科學的能力。二是要堅持不懈地普及科技知識,普及那些與農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醫療衛生、科學健康和生老病死等方麵的知識,幫助農民掌握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農民群眾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三是要加強形勢政策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教育,引導農民了解前進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在形勢好的時候要看到問題,不盲目樂觀;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看到光明,不悲觀失望。要使農民充分認識到,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四是要加強民主和法製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引導農民增強法製觀念,遵紀守法,不參加非法組織,不參與危害社會公共秩序的活動,堅決同利用封建迷信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以及違法現象作鬥爭。五是要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的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不僅使農民物質生活得到改善,自身素質也要得到提高。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它是黨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擔負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職責。加強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逐步走上製度化、規範化軌道。要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的"龍頭"作用,根據農民外出打工的流動性特點,開展每年一度的黨員集中冬訓,針對農民生產經營活動分散性特點,建立以黨員為中心的農民聯戶學習組,學習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統一思想,推動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實踐中的貫徹落實,從而使他們更加自覺地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出色地完成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其次,要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農村基層幹部是團結帶領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幹力量,要為農村基層幹部隊伍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保護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發揮縣、鄉黨校的作用,普遍建立農村基層幹部定期輪訓製度。同時基層幹部要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廉潔自律,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和致富帶頭人。第三,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就是群眾工作,要善於抓住農村基層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多做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切不可圖虛名、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取得農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