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講正氣必須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1 / 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在新的形勢下,極少數黨員幹部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意識淡薄,用公款吃喝玩樂,超標準建房、裝修辦公場所,競相購置移動電話、豪華轎車,甚至追求紙醉金迷的生活。對此,如果不堅決加以製止,任其蔓延,就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

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本色。革命戰爭年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靠艱苦奮鬥的精神,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任,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都反複強調要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反對浪費作為新中國成立的根本方針。多少年來,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李國安等一批又一批黨的優秀兒女,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戰天鬥地,吃苦在前,享樂在後,表現了共產黨員崇高的思想境界,顯示出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今天,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艱苦奮鬥、勤儉建國,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團結全國人民朝著共同的宏偉目標邁進。

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需要。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仍需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江澤民同誌在中紀委八次全會上針對我國目前的具體情況指出:"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綜合國力不強,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麵臨著不少困難和新的問題,還麵臨著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必須艱苦奮鬥幾十年。"這就是說,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將自始至終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全國最貧困的省區之一,我區在過去幾十年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經過回漢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離現代化的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因此,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此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難,創造新業績的任務將更為艱巨。正如鄧小平同誌指出的:"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

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每個共產黨員克服墮落、加強黨性修養的法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要端正思想認識,以正在開展的"三講"教育為契機,充分認識艱苦奮鬥的重要性。要加強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身作則,樂於接受監督。對奢侈浪費現象,除自覺抵製外,還要敢於批評,勇於同歪風邪氣作堅決的鬥爭。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係,擺正個人與國家的位置,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鐵的事實證明,對錢、財、物的享受過分追求,必然會導致貪汙受賄、腐化墮落,必然釀成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破壞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如果對此掉以輕心,最終將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弘揚艱苦奮鬥精神,製止奢侈浪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沒有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就難以弘揚正氣、遏製歪風,製止奢侈浪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製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若幹規定》,作出了八條明確規定。自治區黨委、政府也相應製定了深入貫徹《規定》的具體實施辦法。作為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以實際行動維護黨紀、政紀的嚴肅性,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高高舉起我們黨幾十年來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光輝大旗,讓她在祖國的大地上高高飄揚。

(原載於《寧夏日報》1999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