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聚焦今日寧夏_文明_--寧夏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研究與思考(1)(1 / 2)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思想文化多元化趨勢已經凸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決定性地位越來越突出。寧夏作為西部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在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條件下,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地位,處理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要課題。

一、我區精神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探索

近年來,我區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線,以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公民文明素質為重點,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設、先進文化建設以及科、教、文、衛、事業等方麵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我區各族人民精神、物質生活注入了活力,為經濟社會全麵發展提供了動力,推動了我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麵協調發展。

第一,突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針對新形勢下我區思想領域存在的理想、信念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弱化,講排場、比闊氣等封建落後風氣盛行,小富即安、進取精神不強等現狀,我區思想道德建設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為重點,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為切入點,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以"知榮辱、樹新風、謀發展、促和諧"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區各族人民中牢固樹立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建設寧夏、發展寧夏、實現寧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信心。積極營造文明健康、和諧進步的社會大環境,為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第二,加大基層文化建設力度,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構建文明、健康、和諧的寧夏,離不開和諧文化作精神支撐。近年來,我區和諧文化建設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區各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以發展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為基礎,以廣場文化、校園文化、鄉村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等為載體,從強化文化陣地、文化隊伍建設入手,積極發展先進文化,有效抵製和消除各種腐朽文化思想的影響,為我區經濟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近兩年來爭取中央文明辦"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文化部"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備約160萬元,中央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視機10000台,同時,認真落實"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萬村書庫"工程,強烈呼籲各級政府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增加投入,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扶持市、縣文化中心,加強村鎮文化大院、圖書室、閱報欄、廣播電視網、電影放映點及夜校等陣地建設,逐步形成了覆蓋各個層麵的文化陣地網絡,為幹部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方便的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區已建成縣級宣傳文化中心13個,鄉鎮文化中心190個,村級文化大院386個,文化體育中心戶1679戶;全區有博物館6個,圖書館20個,群眾文化產業252個,鄉文化演出團隊126個。這些文藝團體自創自編自導節目,常年活躍在廠礦、鄉村、機關、學校,宣傳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

第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固本求新,深入人心。近年來,我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繼承發展中創新,在鞏固提高中深化,創建機製不斷健全,製度不斷完善,措施不斷更新,內容不斷豐富,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領導重視抓創建、規章製度保創建、群眾熱情謀創建的濃厚氛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由過去相對集中的金融、郵電、稅務等大中型國有企業逐步拓展到學校、醫院、窗口服務單位和行政執法部門,由城市逐步延伸到鄉村、社區,各類創建活動已成為廣大幹部群眾廣泛關注、共同參與的文明實踐活動。同時"千裏文明長廊"、"城鄉共建,以城帶鄉"活動和"文明城市"、"文明個體工商戶"、"文化體育中心戶"、"綠色生態文明村"、"和諧村"、"小康示範村"等新的創建載體也隨著城鄉社會生活的變化應運而生,推陳出新,打造了一批文明亮點。其中"文化體育中心戶"創建活動被推舉為全國創建典型。截至目前,全區獲得國家級文明單位18家,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50家,自治區級文明單位10批380家,自治區級文明村鎮4批106個,十星級文明戶3批400多戶,文明個體工商戶3批539戶,文明非公有製企業2批39個,市、縣(區)級文明單位1000個左右。為進一步加強管理,自治區文明委先後多次修訂和完善文明單位創建管理辦法,實行了末位淘汰製、屆時製等動態管理模式,確保了文明單位的標準和質量。經過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目前,我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總體發展態勢良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發展,公民道德素質、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湧現出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區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