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聚焦今日寧夏_文明_--寧夏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研究與思考(2)(1 / 2)

第三,精神文明建設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客觀上講,我區整體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尤其是農村集體資金積累少,一些鄉村債台高築,精神文明建設缺乏相應的經費保障。據調查,2006年,銀川市279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在1萬元-5萬元的78個,占28.8%,1萬元以下的30個,占11.1%,無集體收入的32個,占11.8%。全市村級債務22610.6萬元,平均每個村負債81.04萬元。鄉村文化經常麵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麵。據統計,全區13個已經建成的縣級宣傳文化中心,大部分處在維持的狀態。同時,也確實存在問題的另一麵,一些地區和單位沒有很好地處理社會發展中"好"與"快"的辯證關係,以經濟基礎薄弱為由,以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物質生產中為由,使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製約著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協調向前發展,致使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與落後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第四,公民素質教育任重道遠。較高的人口素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素質的基礎和保證,而教育的發展程度是影響人口素質的重要因素。我區城市人口素質與農村人口素質差距較大,農民整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直接影響農業科學技術的順利推廣、影響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狀況有惡性循環趨勢。由於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青少年"隔輩撫養、隻求溫飽"成為新的社會教育問題。高額的教育費用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使大多數農民對子女的教育信心不足甚至失去信心。這些都將成為影響素質教育的一個危險信號。

第五,精神文明建設實績考核指標體係量化程度低,不易操作。我區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探索出了許多精神文明建設考核辦法,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但卻普遍存在考核指標彈性太大,不易操作的問題。彈性大表現為指標比較籠統,量化程度低,彈性大,不好操作;指標有缺失、分割現象,科學的整體考評體係沒有形成,缺乏理論基礎;尤其是對領導幹部的對象性考核指標沒有"硬度",責與利不明確,獎與罰不落實,精神文明抓與不抓一個樣,挫傷了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積極性。

第六,精神文明隊伍建設滯後,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近年來,由於受經費、機製等因素影響,全區沒有舉辦過一次專門的精神文明骨幹培訓,全國培訓更是少之又少,縱向少溝通,橫向缺交流,關起門來搞創建。一些文明創建工作者思想保守、觀念落伍,尤其是鄉村骨幹信息閉塞,坐井觀天,經驗不足,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群眾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需要。

三、發展戰略思考與建議

"十一五"期間是我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寧夏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民族地區,精神文明肩負著提高全體公民素質和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曆史責任,從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出發,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戰略思考:

第一,正確理解認識與發展的關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實現人的全麵發展,推進社會和諧、文明、全麵進步。2005年4月,胡錦濤同誌在山東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把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無數發展實踐證明,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有機的結合,才會成為推動曆史發展的真正動力。隻有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文明健康素質在內的整個社會文明水準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項事業的發展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證、可靠的道德支撐、強大的智力支持和雄厚的人才資源支持。這些為我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提供了重要啟示。隻顧眼前發展不求長遠效益、隻重物質建設忽視精神文化建設的認識和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不正確的,是與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全麵發展相抵觸的。自治區黨委提出要奮力推進寧夏又好又快地發展,把"好"放在了前麵,表明了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更要重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麵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我區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文明觀、鄧小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關乎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頭轉變觀念,帶頭調整思路,帶頭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