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文明素質(1 / 2)

今年是我區"思想道德建設年",按照自治區黨委的部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四大工程"("禮儀工程"、"誠信工程"、"和睦工程"、"愛心工程")建設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反映了時代發展進步的要求,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人民群眾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價值取向,對於開創我區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和保障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功能,對於培養人的高尚品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創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大工程"中的"禮儀工程",就是圍繞社會公德,以"禮"為切入點,突出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這一主題而進行的一項道德實踐活動。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準確把握社會公德建設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氣息。社會公德是社會普遍公認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準確把握社會公德建設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氣息,努力營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現代文明社會生活,使優美的城市環境、快捷的辦事效率、良好的社會治安、較高的市民素質等一係列社會公德建設取得的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無形動力。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麵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知義明禮、互助友愛、和諧相處、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建設,在全社會開展現代文明禮儀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動全社會形成民族團結、公平正義、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文明風尚,使每個公民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實現以社會風氣、公共秩序、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為主要標誌的城鄉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努力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十分緊迫的現實任務,我們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從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高度,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要把社會公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麵進步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相結合,堅持提高公民素質與改善環境相結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既要遵循公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不同群體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步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良好道德風尚,更好地發揮社會公德建設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麵的作用,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健康向上的文明風尚營造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社會文化環境,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