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沒有家庭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創建億萬文明和諧的美德之家,對提高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構建和諧家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年開展以來,我區以"和"為切入點,大力實施"和睦工程",不斷加強家庭美德建設,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係列活動,取得了明顯效果,為構建和諧寧夏提供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
一、家庭美德建設的現狀
思想道德建設年開展以來,我區圍繞以家庭為陣地,以家庭美德建設為重點,以群眾性道德實踐活動為載體,大力實施"和睦工程",在家庭生活中提倡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的良好風尚,家庭美德建設狀況得到了明顯改觀。
1.家庭美德建設地位日益上升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方麵的需求,家庭美德建設的地位也在不斷得到提高。突出表現在:一是各地對家庭美德建設日益重視,家庭美德教育由以前的婦聯主要抓變為各個部門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局麵。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都把家庭美德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內容更為廣泛。二是各級宣傳部、文明辦、婦聯等部門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和群眾的需要,通過文藝活動、才藝表演等,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城鄉文化陣地,使家庭美德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三是人們參與家庭美德建設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更多的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家庭美德建設教育中,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尊敬老人、關愛子女、鄰裏和睦、勤儉持家、幫貧扶弱、敬業回報,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家庭美德建設形式走向多樣化
為了提高家庭美德教育的效果,各地采取多種措施,使教育形式多樣化,力求提高教育效果。銀川市在農村重點抓"孝德"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孝德家庭"、"愛心家庭"、"美德家庭"活動。興慶區以挖掘、選樹先進典型為重點,評選千名"道德之星"活動。金風區啟動"四德四榜工程"活動。西夏區在社區、農村、機關、企業和中小學分別開展"禮德與我行、孝德入民心、信德鑄品牌、愛德你我他"活動。永寧縣開展十大孝德模範人物評選活動。靈武市開展"民風民俗"教育活動。賀蘭縣通過簽定"孝德"責任狀等方式,紮實推進"和睦工程"建設。石嘴山市以家庭和社區為主陣地,廣泛開展和諧家庭、平安家庭、廉政文化進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圍繞家庭美德建設,進行了"孝心"家庭、"愛心"家庭、"美德"家庭和"十大孝子(孝媳)"評選活動。平羅縣啟動了全縣第二屆"六百工程"評選大會,組織第一屆"六百工程"湧現出的家庭美德建設先進典型組成"六百工程"宣講團,深入鄉村、社區進行宣講。吳忠市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以此帶動廣大農民家庭積極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新型家庭生活方式,弘揚家庭美德新風。各地充分利用鄉村、社區閱覽室、文化室、文化大院、文化體育中心戶等活動陣地,積極開展"讀書月"活動,組織家庭成員學習衛生保健、科技致富、科學教子、市場經濟等方麵的知識,在社會上創造讀書愛書、爭做學習型家庭的濃厚氛圍。采取刷寫、懸掛標語橫幅、辦櫥窗板報、設立公益廣告牌、編演孝德建設文藝節目等形式,使"和睦工程"的宣傳進入公共場所、深入城鄉基層,形成強大聲勢。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吳忠、固原、中衛三市在中小學分別開展"我知父母心、感恩在行動"、"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家庭教育等主題實踐活動,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開展一係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富有時代特色的家庭美德建設教育活動,提升了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為優化社會細胞,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家庭美德建設使得文明新風得到弘揚
通過家庭美德教育實踐活動,家家爭創文明家庭、村村爭創文明新村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推動了我區"四個文明"建設。一是文明立家蔚然成風,各地借助"美德在農家"這一載體,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生活觀、婚姻觀、育子觀,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吳忠市在新聞媒體開設了《道德春暉》欄目,以"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為宗旨,倡導和諧文明,弘揚正氣新風,提高幹部群眾的文明素質。利通區金星鎮金星社區"夕陽紅"老年演出隊和幼兒園小朋友,通過自編、自演、自論、自唱等形式,宣傳身邊發生的尊老愛幼、鄰裏和睦等好人好事,讓群眾向身邊摸得著、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榜樣學習。二是科技致富形成風尚,不斷激發農村家庭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湧現出一大批科技致富帶頭人、致富能手、道德標兵,進一步激發人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三是衛生興家改善環境,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發動農戶參與改水、改廁、改路、改溝、改圈的"五改"和飲水幹淨、道路幹淨、庭院幹淨、居室幹淨的"四淨"生態文明活動。禁止村民亂倒、亂堆、亂放雜物,在主幹道設置垃圾處理點,統一填埋垃圾。鼓勵村民在自家庭院開設小花園,發展庭院經濟,在村主幹道、村部、學校等公共場所建設綠化帶,村容村貌和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促進了社區和農村群眾的文明程度,加快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