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渠橫的謀劃(1 / 2)

平陽,渠橫的軍營內,渠橫、渠豎和李建泰圍坐在一起。

渠豎率先打破沉默,“大哥,老爹和三弟他們都已在襄陽順利安頓好了,而且荊州的兵工廠也建得差不多了,照這勢頭發展,咱們在湖廣也算有了些根基。”

渠橫卻並未露出欣喜之色,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沉思,良久,他緩緩開口:

“襄陽看似安穩,實則暗藏危機。我思量再三,覺得襄陽並不安全,老爹和三弟他們還得繼續往荊州轉移。”

渠豎麵露疑惑,不禁問道:“襄陽可是咱順軍的大本營啊,這些年經營下來,城堅池深,兵多糧足,怎會不安全?大哥,您是不是過於擔憂了?”

渠橫微微搖頭,“你有所不知,李自成自北京兵敗退回後,他的心態已然大變。

往昔的宏圖霸業如今已成黃粱一夢,大順軍轉眼間又似回到了流寇的狀態。襄陽雖對大順至關重要,但你看如今這局勢,順軍未必真有決心守襄陽。”

渠橫頓了頓,心中想起曆史上李自成的抉擇。

照現在的情況看,李自成大概會和曆史上一樣,他極有可能不會堅守襄陽,而是孤注一擲,集中兵力去攻打武昌的左良玉。

李自成認為,他隻要再拚一次命,打下南明,依靠南明的財力物力就能對抗滿清。

可他這想法,實在是異想天開,且不說南明對他恨之入骨,單論他如今的兵力與形勢,又怎可能輕易掌控江南地區。

形勢不饒人,再加上李自成不聽勸,他現在的疑心很大,渠橫和他說什麼都是白搭,不如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

渠橫心中清楚,以當下的形勢,渠家勢力雖有所發展,但也僅能勉強掌控荊州一地。

襄陽太過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他們難以完全掌握。

再者,如今李自成剛愎自用,對臣子的勸諫全然聽不進去,李岩的遭遇便是前車之鑒,他渠橫自然不會去自討苦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既然襄陽局勢如此不明朗,難以掌控,索性便舍了,將重心移至荊州,保存實力。

想到此處,渠豎又提出一個疑問:“大哥,那咱們真的要按原計劃攻打王光恩、王光泰兄弟嗎?這二人盤踞鄖陽、均州一帶,也不是好對付的主兒。”

渠橫微微冷笑,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攻打隻是手段,並非目的。

咱們主要是以大促談,即便真攻打下鄖陽和均州,於咱們而言也沒多大用處,徒耗兵力。

咱們隻需擺出強攻的態勢,與他們談判,讓他們保證咱們的運輸隊能順利通過均州地區就行。”

渠橫對王光泰兄弟的脾性了如指掌,深知對付這種隻圖自保、反複無常的明末軍閥,強硬與懷柔需並濟。

渠橫知道,在曆史上,這王光泰兄弟日後可是赫赫有名的 “夔東十三家” 之一,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中攪起不小的風雲。

王家兄弟就是典型的軍閥做派,目光短淺,心中隻有自家利益,全然不顧大局。

他們先是投降滿清,妄圖在新朝謀取富貴,可後來滿清想改編他們的軍隊,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便又反戈一擊,舉起反清大旗。

追溯過往,他們起初跟隨張獻忠,在張獻忠麾下效力,後來見明廷招安,有利可圖,便又轉投明廷。

如此反複無常之人,對張獻忠不忠,對滿清不忠,對明廷亦不忠,滿心滿眼隻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對付這種人,你隻要擺出要和他們同歸於盡的姿態,讓他們看到咱們的決心,他們自己就先慫了。” 渠橫說道。

話題一轉,渠橫神色凝重地說:“當下,咱們暫時的戰略目標是經營夷陵 -- 荊州防線。

夷陵是西進四川的門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荊州作為湖廣的核心,交通便利,物資豐饒。

咱們先在此地站穩腳跟,積聚力量,再圖西進,占領西南地區。隻要掌控了西南這一片廣袤之地,咱們便有了和滿清長期抗衡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