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見到渠橫,微微躬身,恭敬地說道:“見過渠大人。”
渠橫麵帶微笑,親切地擺擺手:“這裏不是官場,大家都是為了抗清,叫我校長就可以了。”
方以智微微一愣,隨即點頭應道:“校長,如今咱們兵工廠第一批火器已然順利生產好了。鳥銃,足足生產了一千支,仿葡萄牙生產的佛朗機炮,也成功製造出了五十個,威力可觀。”
渠橫關切地問道:“這些炮的質量究竟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棘手的難題?”
方以智微微皺眉,麵露難色:“校長啊,目前工廠麵臨的問題著實不少。
就拿鑄鐵來說,質量實在是太低劣了,導致炸膛率居高不下,這可是個要命的問題。
若都改用鑄銅,雖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炸膛風險,可銅的需求量實在太大,當下根本供不應求,成本也高得離譜,咱們難以承受啊。”
渠橫微微點頭,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後說道:
“當下,不妨先采用模仿西方的整體澆鑄技術,試試鐵芯銅體鑄造技術,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火炮的強度,降低炸膛幾率,又能緩解銅材短缺的壓力。
不過,這終究隻是權宜之計,將來還得想辦法提高咱們自己的鑄鐵技術,擺脫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方能在這火器製造之路上走得更遠。”
方以智聽聞,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沒想到渠橫身為一軍統帥,竟對技術細節如此了解,不禁對其多了幾分欽佩。
他仔細思索一番,覺得渠橫所言極是,連連點頭:“校長所言甚是,我這就安排下去。”
渠橫拿起一支鳥銃,仔細端詳,眼中透著專業與嚴苛:
“明朝之所以在後期戰事吃緊,官員貪汙腐敗是一大毒瘤。工部官員貪墨成風,連火藥配比都能失調,致使京營鳥銃合格率僅 40%,這簡直是拿將士們的生命開玩笑。
咱們兵工廠,絕不能重蹈覆轍,務必保證每一件火器都質量過硬,讓將士們用得放心。”
方以智神色一凜,挺直腰杆,堅定地說道:“校長放心,在我的治理下,這種情況絕不允許發生。我定當嚴格把關,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出廠,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渠橫接著說道:“如今西方已然普及膛線技術,大大提升了火器的精準度與威力,而我們卻仍在使用滑膛技術,這差距必須得盡快縮小。”
方以智連忙應道:“校長有所不知,咱們荊州軍校設有專門的研究中心,新技術一直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究之中。
目前,工匠們正在嚐試改進燧發裝置,力求淘汰落後的火繩點火方式,進一步提高火器的威力與實用性。”
渠橫聽聞,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做得好!繼續努力,咱們大順的未來,就靠這些先進的火器與英勇的將士們了。”
一番巡視下來,荊州的兵工廠雖存在些許不足,但總體而言,渠橫還是頗為滿意。
十一月二十,渠橫收到一個消息。
田見秀和袁宗第,迫於清軍的強大壓力,無奈放棄晉西南這片戰略要地,率領殘部退守潼關。
渠橫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