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
——2007年邵陽市中考作文點津
一、試題回放
下麵兩個作文題,請任選一題寫作。
文題一:德國青年福爾德斯在舞台上演奏《月光曲》,由於緊張彈錯了好幾個音符。演出結束後,他非常不安。這時著名音樂家馮·薩爾走上台,出人意料地在福爾德斯額上輕輕一吻,說:“你演奏得太好了!”後來,福爾德斯真的成了音樂家。他回憶起這件事,感慨地說:“讚揚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黑夜的蠟燭,是神奇的魔術,有力而誘人。”
成就一個人才其實很簡單,有時是一句話。因為一句鼓勵的話語往往有著驚人的能量。請根據自己的經曆、體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文題二:難忘的爭吵
要求:①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卷麵整潔,字跡清楚。
二、試題解說
二選一的作文,是我市近年來常用的一種命題形式。兩個文題均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難易程度相當。文題一屬給材料作文,要求根據材料和自身的經曆、體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作文。命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文題二是命題作文,一種最常見的命題形式。題目本身相對較俗。幾乎沒有什麼審題、選材難度。同所有命題作文一樣,該題同樣具有一定的限製性。事實上,往往越俗的題目,越難寫出精品佳作。兩種文題,任由學生選擇,這樣既照顧了一般,體現中考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測性,又能讓優秀學生找到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平台,體現中考對優秀人才的選拔性。
從閱卷中,我們發現,選擇文題一作文的考生相對較少,但文章質量普遍要高。什麼原因呢?關鍵在於文題一的開放度高,便於學生發揮。受到鼓勵、得到讚揚的個性體驗要豐富,在文章中容易展露自己真實的情感。加上沒有文體的限製,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不同文體的把握情況,靈活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而選擇文題二的考生占絕大多數,但佳作甚少。究其原因,其一是爭吵之“難忘”突出不夠。許多考生隻是在“記”爭吵,而爭吵之“為什麼難忘”,未能體現。其二,雖說沒有文體限製,但實際上這種命題,差不多限於寫記敘文。同時,這類文章要寫出精彩,沒有一定的寫作基本功是不行的。
三、寫作指導
(一)關於文題一的寫作
給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研讀材料,找出關鍵詞。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寫作立意和內容選擇的依據,許多材料往往文字或圖畫表麵並不難懂,但材料的內涵及所表達的深刻道理,則需要我們認真、仔細地研讀,全麵透徹地理解。動筆前分析出材料的重點,準確把握要點,找出關鍵詞非常重要。本題中的關鍵詞有三個,即“失誤”(由於緊張彈錯了好幾個音符),“讚揚”(“你演奏得太好了!”“讚揚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成功”(福爾德斯真的成了音樂家)。我們把它用橫線連接起來,就會發現“失誤—讚揚—成功”實際上就是一篇文章絕好的構思。
二是細讀提示,找準切入點。
題中的提示語既有對材料的總結、闡述,又有對寫作的提示、要求。特別是“一句鼓勵的話語往往有著驚人的能量”這句提示語,直接暗示考生作文立意、選材的方向和下筆的切入點。這樣,考生就可以放心地根據自己的經曆、體驗或敘事抒情,或議論明理,或聯想想象……文後的要求也一定要讀,而且要遵循。忽視要求的文章,肯定不能得高分。
三是準確立意,擬好文章題。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壞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因此,寫這種文章,要盡量在立意上求準求新,發人之所未曾發,言人之所不能言。當我們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明確提示語中的核心內容後,就應該結合切入點,準確立意,巧妙創新。相對於這個材料,劍走偏鋒、主題消極可能避免,貪多求全也可以避免。但淺嚐輒止、膚淺立意是屢見於考生作文中的。在選擇寫議論文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這類較深入的問題,要大題化小,小題大做。如寫“人生需要鼓勵”,先亮出觀點,然後緊扣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論述“為什麼人生需要鼓勵?”“鼓勵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等問題,最後總結,強調自己的觀點。寫成記敘文,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調動過去積累的材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合理地展開聯想想象,凸顯自己的情感體驗。
有了深刻、準確、新穎的立意,就該考慮怎樣擬好寫作題目。如“讚美,神奇的力量”“你真棒”“銘記”“一句話,一輩子”“不一樣的風景”“人生需要鼓勵”等,都是不錯的擬題。
四是巧用材料,保持一致性。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引用材料通常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離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或間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考生作文中的主題及所選材料與提供材料的主題必須保持一致。“開放中的限製,限製在開放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關於文題二的寫作
對於命題作文,首先是審好題。“難忘的爭吵”,沒有審題障礙,可以通過“分析結構法”“掌握重心法”審題。它由中心詞“爭吵”和關鍵詞“難忘的”構成,文體是典型的記敘文。結合起來文章主題簡言之就是:通過記敘某一次(或幾次)爭吵,表現我(或他、他們)在爭吵中受到的深刻影響。
其次是選好材。這種命題在選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是說不能選“好”材。“消極的爭吵”,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雖難忘,甚至刻骨銘心,但立意較難把握,寫出了的文章相對較俗氣,難以受到閱卷老師的關注。不如選擇“積極的爭吵”,反彈琵琶,標新立異。
第三是行好文。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是必然的。敘事的順序可以講究。如倒敘、插敘的運用,以增強文章敘事的靈活性。敘述爭吵的過程,當濃墨重彩,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神態等應有細致的描寫。作為考場作文,爭吵後的得失、影響,一定要寫出來,以突出文眼“難忘”。純粹的“讓事實說話”不足取。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要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方法。至於對比烘托、情境渲染、細節描寫等表現手法的巧妙運用,構思上的創新,語言上的出彩,也是寫出優秀作文所不可或缺的。
四、專題點津——文體
文體,即文章的體裁,是在長期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文章體式。它主要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其他常用文體等。
古人雲:“文莫先於辨體,體正而後意以經之,氣以貫之,辭以飾之。”可見,選擇文體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近幾年中考作文要求中,絕大多數提出“文體不限”或“自選文體”等字眼,這相對於以前的命題作文或指定文體來說,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台。隨著文體創新在中考作文中的走俏,各種各樣的新文體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籠。除日記體、書信體、小小說、戲劇、訪談式等,還大量出現網貼式、說明書、診斷書、庭審報告、證明題等多種另類文體。
然而,開放與限製總是並存的,誠如有矛就有盾一樣,它們是對立的統一體。
(一)正確理解“文體不限”
“文體不限”和“自選文體”,不是淡化文體,更不是不要文體。它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1.圍繞作文題目可以寫出不同文體的文章,讓學生有選擇文體的自由。
2.命題者給予了考生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自由。
3.評判作文時,不苛求選用哪種文體,但是具體到某一篇文章時,必須有明確的文體,而且要符合該文體的特點。
(二)慎重選擇文體
怎樣選擇文體呢?首先,根據特長,揚長避短,選取自己最拿手的文體。如果你善於想象和聯想,形象思維發達,長於構思情節、刻畫人物,喜用記敘、描寫兩種表達方式,你就可以寫記敘文、小說;如果你情感豐富,語言優美,長於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平時作文就文采飛揚,你就可以寫散文;如果你思維縝密,善於說理,長於議論思辨,就可以選擇議論文。總之,一定得拿出你最擅長的文體。
其次,要適合所寫內容。有些考題本身帶有一定的文體傾向,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根據題目要求來選擇適宜的文體。
第三,要調動積累,選擇易於寫作的文體。接到一個作文題,首先要考慮有沒有這方麵的經曆和感悟,有沒有生活積累,視其情況再做選擇。
最後還要避免從眾心理,文體上力爭出新意。可以選擇小小說、童話、書信體、日記體、故事新編等形式。
(三)強化文體意識
選定寫何種文體之後,就要辯證施技,強化文體意識。如果隨心所欲、東拉西扯地亂寫,隻會寫出結構鬆散、不合章法、不倫不類、非驢非馬、讓人不知所雲的文章,這是犯了作文之大忌的。
你必須把握住該文體的特點。你得按照這種文體的特點來謀篇布局,進行寫作。如果是敘事類作文,就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的表達方式,記敘的六要素要清楚,描寫要生動形象;如果是議論類的文章則要以議論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三要素完整,觀點鮮明,能以理服人,論證嚴密,邏輯性強;散文類的文章要語言優美獨特,能體現形散神聚;說明類作文要講究說明的科學性、材料的知識性及語言的準確性。小小說,情節多以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展開,也可用倒敘;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風格多樣;重在感染讀者。平時,要注意對記敘文、議論文兩種常規文體的訓練。熟練掌握了這兩種傳統文體的寫作方法,也是可以得高分的,而且隻有掌握了兩大常規文體的寫法,才能寫出很好的散文、小說等其他文體。
有的學生盲目創新。看到報紙上刊登的一些比較另類的作文得了高分,就把它搬上了考卷。如診斷書、證明題等,也有模仿文言文寫作的。其實每年也有很多所謂的創新作文得了低分。
講究形式創新必須是以有好內容作為前提的,如果沒有好的內容,再好的形式也是徒勞的。隻有做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佳作來。光去追求形式,徒有其表卻敗絮其中是得不到高分的。
總之,要寫什麼像什麼,並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四)解讀評分標準
近幾年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都把“符合文體要求”“基本符合文體要求”“不符合文體要求”等作為評判作文優劣的重要條件。
符合文體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試題規定的文體要求。中考作文要求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四大類文體。如果是指定文體,考生不能隨意更改。如果是排除某種文體,比如“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考生就不能選擇詩歌來寫;其他文體,即使寫散文、小說等文學體裁,也可看成是記敘文的擴大和延伸。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選定的文體要求。
命題中的“文體不限”“文體自選”,給考生提供了廣闊的航行空間,但評分標準中“符合文體要求”又給考生規定了航線。隻有循著規定的航線航行,才能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巧剪彩霞織雲錦
——2008年邵陽市中考作文點津
一、試題回放
下麵兩個作文題,請任選一題寫作。
文題一:令人的一幕
文題二:當別人成功時,我們伸出雙手,給人以掌聲;當別人跌倒時,我們伸出雙手,給人以力量;當別人遭遇災害時,我們伸出雙手,給人以幫助……請以“伸出雙手”為話題,自擬題目作文。
要求:①選擇文題一,請根據你所寫內容,在題目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如難忘、感動、鼓舞、震撼、回味……)使題目完整。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書寫工整規範,卷麵整潔。③注意選材立意,思想健康,寫出真情實感。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試題解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縱觀2008年全國中考作文題,大多數從緊扣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生活上擬題。同樣,我市的作文題也有這種擬題傾向。2008年年初湖南的冰災、5·12四川汶川大地震、8月的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無不是考試命題的重點。我市采用的半命題和話題作文的形式,為考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寫作空間。文題中的提示降低了寫作中選材的難度,比較直白地為考生指明了立意選材的方向。通過寫作這樣的文題,我們也可以悟出並明確作文的基本要求,即緊扣時代脈搏,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謳歌時代的主旋律,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
三、寫作指導
(一)關於文題一的寫作
半命題作文成敗的關鍵在於填補題目。填補題目有三原則——“合”“真”“新”。“合”就是要求所填字詞符合作文提示,填補後的作文題目和命題意圖不相矛盾;其次是盡量選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內容。“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隻有“真”的經曆體驗,才能為你的記敘、抒情、議論、說明提供堅實的基礎,讓你表達得更自信、更自如;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大膽求“新”,盡量填補較為新穎的題目,讓你的作文“獨辟蹊徑”,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當你看到“令人的一幕”這樣的半命題時,你會想到什麼?是填補驚喜、感動、高興、難忘還是難堪?或許“令人捧腹噴飯的一幕”“令人記憶猶新的一幕”“令人無法原諒的一幕”等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這篇作文的審題立意時,可以考慮整篇隻用一個中心“意象”,也可以考慮用多個相關的“意象”,把它們組合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令人的一幕”應該以寫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為主,它的畫麵感應該是很強的,如寫師生之尷尬的一幕、感人的一幕等。當然也可寫國家近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事件,如用“令人發指的一幕”寫西藏“3·14”暴亂事件。在正式構思和取材時應力求做到:①緊密聯係自己的生活實際;②有利於充分抒寫個人的切身感受;③材料和主題避免與多數人雷同。形式要創新,取材要求新,立意要高新。大膽使用創新的作文形式,如現場訪談式、劇本式、日記體、書信體和網絡聊天式、發帖回帖式、手機短信式等均可供選擇;內容題材盡可能是見於近期各大媒體的新聞事件和感人故事,當然更可以是學生自己親曆親見親聞的真人真事。主題思想要有一定高度,這個高度並不是說一定要能表達多麼重大的政治意義,隻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以小見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觸動和感動讀者就可以了,如“令人鼓舞的一幕”“令人深思的一幕”均屬可選之例。文章切忌無限拔高或者無視內容而任意架空,但也應該有一定的思想性。
(二)關於文題二的寫作
寫好話題作文的關鍵是擬題。擬題前務必讀懂讀透題幹中的提示語,然後確定題材,擬好題目。既要善於“化大為小”,就是善於在一個寬泛的範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餘”,也要善於“以小見大”,就是從小的方麵表現深刻的主題。此話題以比喻手法表現深刻的內涵。“伸出雙手”是給他人以幫助,給他人以鼓勵,給他人以關懷,甚至隻是給他人一點示意,表現的卻是積極向上的主題。此題既可寫成記敘文,又可寫成議論文。伸出雙手,既可是祝賀他人成功的鼓勵之手,也可是幫助他人重拾信心的援助之手,也可是由誤解到理解的友誼之手……記敘文可插入運用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議論文可摻雜運用記敘、抒情等手法。
四、專題點津——選材
(一)2008年寫作指誤
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2008年我市中考的兩道作文題,2008年的中考考生在語言和行文布局上都表現得相當不錯,但在選材上,無論是選擇文題一“令人的一幕”,還是選擇文題二話題作文“伸出雙手”,都出現了典型的失誤。由於當年發生令世人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相當多的同學都以抗震救災為材料來展開寫作。不可否認,有些同學寫得很有真情實感,但眾多文章都寫抗震救災,在閱卷老師而言,“滿眼皆是災難”,肯定會產生視覺疲勞的。更何況,許多同學的語言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寫的是往往是套話、空話。這樣的作文,要得高分是十分困難的。
因此,中考寫作在選材上尤其要慎之又慎。最好選擇自己生活中發生過的“人無我有”、令自己記憶深刻的材料來寫,如果一定要選擇當年的重大事件來寫,也務必精心構思,選擇從一個新穎的角度來寫。就以上兩題寫作而言,更應如此。而當年的重大事件“汶川大地震”“南方冰凍”最好隻作為寫作中的材料背景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