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星
大學之“大”,不僅要有大樓、大師,還要有大學文化。一流的大學應該要有一流的軟實力,它是大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軟實力的建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大學文化的建設,它包括大學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製度文化等多個方麵。
檔案館作為大學中的一份子,具有著開展大學文化建設的豐富資源。伴隨著大學裏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活動日積月累傳承下來的檔案,全麵真實地反映了學校的係列職能活動,詳盡、完整、準確地記錄和存儲了學校教育發展的全過程。充分發掘這些資源,可以為學校決策規劃提供參考,可以為良好教風學風的形成提供借鑒,還可以為管理製度的創新提供素材。
檔案館現存有國立武漢大學、私立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武漢大學(新)、民國湖北省立醫學院等8個全宗的檔案,包括黨群、行政、教學、科研、基建、儀器設備、產品生產與科技開發、出版、外事、財會、人事共十一大類,全部檔案共計18萬多卷,照片5萬餘張,圖書資料4700餘冊。完全可以為大學文化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為充分展示檔案館的大學文化建設功能,實現檔案的價值,檔案館的同誌們將係統地對檔案資源進行發掘。這本論文集是對武大檔案工作的研究,將是檔案資源係統發掘的第一步。以後還將分專題,通過對武漢大學一百餘年的發展曆史的闡述,分類對其發展中的辦學理念、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教師評聘、管理製度、文化育人以及校園建設等方麵進行資源發掘工作。
該書收錄的39篇論文,主要圍繞武漢大學的檔案工作,展開專題研究。內容涉及到檔案館的基本建設、人員的管理,檔案的監督指導工作,檔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檔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等。
在國家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武漢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過程中;在舉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展“創先爭優”、建立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中,作為大學中的一員,如何追求卓越,為學校建設做貢獻,檔案館同誌們的這一舉動也許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