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有力量和智慧,沒有誠意實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誠的團結。——歐文

榮譽的光環罩不住奉獻愛心的曆程,百姓的評說述不盡凝聚團結的故事。蘭州軍區五醫院醫務人員熱心為駐地群眾服務,受到群眾的讚揚。在全國衛生係統首次大規模公開調查、由群眾公開評選的“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醫院”中,榮登榜首。

五醫院地處銀川市的城鄉結合部,麵對的人群是城郊農民和低收入的流動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了體現醫療單位優質優價,促進良性競爭的態勢,明文規定五醫院等4家三級甲等醫院可享受收費上浮15%的傾斜政策。五醫院考慮到就醫人群的經濟承受能力,放棄享受這一特殊優待政策,做出了對患者一律減免門診檢查費用10%,受到市以上部門表彰的先進模範人物再減免收費15%的決定。這些舉措雖然使醫院減少了收入,但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讚譽。

不論什麼樣的病人,進了五醫院的門都會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熱心照顧。70多歲的潘金龍孤身一人住在市郊,靠拾破爛為生。2007年3月的一天,他因腹痛住進五醫院。他一進病房,護士們就熱情地為他換下髒兮兮的衣褲,擦洗了結滿垢痂的身子,穿上幹淨的病號服,送上香噴噴的熱飯菜。醫生耐心詢問和檢查,並進行了精心治療。他痊愈出院時,醫院考慮到他無依無靠年事已高,派車將他送回住地。他感動而不安地問:“你們對我這麼好,可我也沒錢還欠下住院費呀?”醫護人員安慰他:“老人家多保重,解放軍就是你的親人。隻要你健康,我們就快樂。”老人聽後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近幾年,五醫院還組成了技術力量齊全的便民服務隊,堅持開展送醫到偏遠、艱苦、貧困鄉村活動,為農民提供上門查體、診療服務。寧夏固原是老革命根據地,距銀川市300餘公裏,群眾看病非常不方便。便民服務隊將每個月最後一周的當地“趕集日”定為義診日。後來,他們發現小範圍送醫送藥遠遠滿足不了當地群眾的要求,就變送醫送藥為定點傳授技術,把處於三鄉交彙處的三營鎮醫院選作技術幫帶點,每年無償培養技術骨幹。7年間,五醫院共給他們培養出技術骨幹40餘名,方便了當地群眾就醫。

對任何一個集體而言,團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團結是一個集體生存的基礎,是集體之所以成為整體的保障。在這個大集體中,團結工作從大局著眼,從小處做起。團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隻有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中促進相互交流和溝通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