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庫加沙”蛇,據說可供三四人夜晚的照明使用,所以當地黑人又稱它為“蠟燭蛇”。

南美洲也是令人神往不已的地方,在其北部亞馬遜河畔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種頭上覆蓋著肉瘤般的鱗片、周身布滿菱形黑褐色斑點的蛇,當地印第安人叫它“蘇魯庫庫”。

人們都知道,火是許多猛獸、惡禽、毒蟲都望而生畏的東西。但是,當科學考察隊在營地燒起篝火時,“蘇魯庫庫”會迅猛地竄上來撲打火焰,並且非把火撲熄不可。曾經有人為了避開它,正亮起一支火把準備把帳篷遷開,誰知“蘇魯庫庫”卻迫不及待地騰空而起,火星四濺地將火把撲滅了……

試問,這種蛇為什麼竟不畏火呢?

[答案:科學家解開了“蘇魯庫庫”撲火的原因。原來這種蛇是夜行的動物,火光刺激它的眼睛,會使它感到特別難以忍受,所以在漆黑的夜間,隻要一見閃亮的火光,它就非滅之不可。

那麼“蘇魯庫庫”為什麼不會被燒死呢?這是因為它的表皮能分泌出一種黏液,起隔熱作用,所以它不但能撲火,而且還能在不太旺的火堆上停留較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停留的時間過長,身上分泌出來的黏液被烘幹了,它也難免葬身火海之中。

“蘇魯庫庫”是一種毒蛇,尾端長著一對能置人死地的角質毒螯,但它對人類也有貢獻。據說,蛇肉烘幹可治風濕病,蛇骨研成粉末,放到甘蔗酒或咖啡裏,也能取得同樣的療效。蛇皮鋪在床上就寢,還能防治皮膚病,所以當地就有人以捕它為業。

由於這種蛇具有撲火的癖好,因此當地印第安人又稱它為“撲火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