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為教育蔣誌良而煞費苦心的時候,班長氣喘籲籲地跑來向我報告:蔣誌良與李利在教室裏打起來了。蔣誌良與李利平時關係不錯,是“鐵哥兒們”,今天怎麼打起來了呢?
我匆忙趕到教室,隻見兩個人像鬥紅了眼的牛犢,正喘著粗氣扭打成一團。這兩個家夥居然在教室裏打架,還有沒有紀律了?特別是這個蔣誌良屢屢違紀,這一次非好好教育一下不可。可是,我轉念一想,該如何訓導這個“調皮大王”呢?軟硬手段都用過了,可是沒有效果啊!
忽然,我的腦海裏閃過學生時代因為調皮被老師“懲罰”的情景,於是,我靈機一動,沉下臉大聲喝令他們住手,又命令他們脫下上衣。全班同學不知道我葫蘆裏賣的是啥藥,都用狐疑的眼光看著我。
我拿起黑板旁邊掛著的雞毛撣子遞給蔣誌良,又轉身叫班長到隔壁班級再借一把雞毛撣子。雞毛撣子借來了,我將它塞到李利手上,然後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兩個聽著,你們不是要打架嗎?那好,老師就讓你們用手上的雞毛撣子來一次比拚。我來給你們作裁判。”同學們麵麵相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蔣誌良和李利一時顯得有些驚慌。
我頓了頓,接著說:“下麵我宣布比拚規則。蔣誌良,李利,你們聽好了!請拿起雞毛撣子,雞毛朝向對方。現在雞毛撣子就是你們進攻的武器,但它隻能觸向對方,不得戳到對方的身體,更不能傷害同學。這次比拚,考驗的是誰的忍耐力好,誰先笑,誰就是輸家,罰唱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原來是這樣,同學們都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隨著我一聲“開始”,兩個人便揮動手上的雞毛撣子,專揀對方最薄弱的地方,千方百計地給對方搔癢。長長的雞毛觸碰到赤裸的身體奇癢無比。蔣誌良和李利開始都努力控製住自己,但不一會兒,兩個人的表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怒氣衝衝漸漸變得想笑又竭力忍住笑,最後李利終於難耐“折磨”,控製不住笑出聲來。同學們被這樣別出心裁的比拚逗得哈哈大笑,教室裏充滿了輕鬆快活的氣息。
我宣布“比拚”結束,罰李利唱一首歌,於是李利笑著唱起了《讀書郎》:“小小讀書郎,背起書包上學堂……”還沒等李利唱完,蔣誌良便主動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兩個人相視一笑,摟到了一起。我看看時機成熟了,將他們叫到身邊,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兩個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走,兩個人因為某件事情吵得不可開交,其中一個氣得打了另一個人一記耳光,被打的那人馬上在沙灘上寫下一行字:“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兩個人繼續往前走,可是剛走一會兒,被打的那人失足掉到了水裏,打人的人連忙伸出手,挽救了他的生命。事後那人在石頭上刻下了一句話:“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另一個不禁發問:“為什麼我打你,你寫在沙子上,而我救你,你卻刻在石頭上呢?”那人回答說:“風一吹沙上的字就消失了,刻在石頭上的字卻不會消失。”
蔣誌良雖然頭腦簡單,脾氣急躁,遇到事情不夠冷靜,但他其實是個單純、爽快的孩子,不等我說完,便紅著臉向我保證:“老師,我太衝動,錯了。今後我不會再犯了。”
李利也急忙對我說:“我們是朋友,朋友不應該因為一點小事就翻臉。老師你放心,我們還會像以前那樣好的。”
我們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有時候難免會打打鬧鬧。麵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小題大做,以“理”育人,非要分出個子醜寅卯,常常會適得其反;倘若跳出思維的固定模式,往往會“化腐朽為神奇”,一掃雙方劍拔弩張的局麵,使事情出現戲劇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