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緊張有序的“神經中樞”(2 / 2)

為了更加迅捷地發布信息,省政府辦公廳也改革了新聞發布製度,通過政府網站開設抗震救災專題版塊,將各種公告、救災動態、愛心捐贈等最新資訊在最短的時間內上網發布,供社會公眾查閱和新聞媒體下載。我接到很多次總指揮部在半夜一兩點鍾打來的電話,說有重要信息,比如重要天氣預報,餘震預告,總指揮部最新公告等,已在網站發布,請下載發布。

這種改革,既不會讓新聞單位漏報重要新聞,又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十分適合這種特殊時期的要求。

隨著抗震救災的推進,社會各界捐助的資金和物資越來越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決定,所有渠道收到的捐助資金和物資都由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審定統一分配。

為了使這些資金和物資的發放公開、公平、透明,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專門邀請省監察廳、省審計廳專人進駐,全程監督資金和物資的分配和發放。

有一天,我在總指揮部看到一張物資分配表:北京六必居給我省災區捐了200箱醬菜,總指揮部將部門的分配意見調整為:隴南50箱,甘南150箱。

當時我認為這種分配方式極不公平:隴南受災麵積、受災人數比甘南多得多,為什麼給隴南隻分配50箱,而給甘南分配這麼多?我覺得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拿著分配表去問作出調整的辦公廳主任,為什麼要這麼分配?他回答:因為隴南的新鮮蔬菜多,甘南常年缺菜。

我聽了後覺得十分慚愧,同時也敬佩政府工作人員對省情的熟知和辦事的精細。

在總指揮部,我經常遇見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馮健身,他在總指揮部經常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同大家一起開會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每天淩晨一兩點,他都要到總指揮部了解最新情況,檢查當天各項任務和落實情況。

辦公廳的幹部被抽到總指揮部,就意味著既要在總指揮部上班,同時要處理處室內的日常工作,回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所有被抽到的人把這一情況告訴家人時,無一例外地得到家人的極大鼓勵和支持,妻子們說的幾乎是同樣一句話:“你們放心,好好工作,家裏有我,孩子有我。”

在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放著一張行軍床,值班人員實在困得不行,就在床上眯一會,一聽見電話響,馬上又一躍而起投入工作,沒有人叫苦叫累,沒有聽到有人抱怨。起初,大家到總指揮部工作都感到責任大、壓力大,緊張、勞累,到後來都視為驕傲和榮譽。作為總值班的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火榮貴,從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設立的那一天起,就把辦公室搬到了總指揮部,連續50多天在這裏和大家集體辦公,困了就在行軍床上小憩片刻。五處處長郝文傑連續20多天沒回家,他十多歲的兒子正在考初中,實在想爸爸想得不行,一天晚上,瞞著媽媽跑到總指揮部。摟著兒子,郝文傑流淚了。

雖然我每天守在總指揮部采訪十幾個小時,夜深人靜時又要趕回報社寫稿、編稿;雖然經常在夢鄉中被電話叫醒,重新回報辦公室工作;雖然50多天早出晚歸,沒有接送過孩子……

但總指揮部的人們這種視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舍小家、顧大家,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深深地感動著我。在駐總指揮部采訪期間,我把自己視為總指揮部的一員,盡心盡力做好采訪工作。我先後采寫了《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召開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緊急會議上強調嚴格按職責分工做好抗震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省8個救援組奔赴地震災區》、《我省啟動一級地震應急響應》、《省府向隴南急調救災物資》、《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發出通知要求把抗震救災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甘肅網開設抗震救災專題版塊》、《省政府辦公廳發出緊急通知嚴格規範社會捐贈活動》、《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上強調打贏抗震救災硬仗重建美好家園》、《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管好用好抗震救災捐助款物》、《蘭州推遲檢修停水》等70多篇具有指導意義和群眾關心的新聞稿件,同時,還編輯記者稿件200多篇。

5月21日至23日,我跟隨省長、省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徐守盛前往受災最嚴重的隴南、甘南兩市州進行實地采訪,成為搶險救援階段甘肅日報社唯一到過隴南、甘南兩個重災區的女記者。

災難中,偉大的中華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贏得了抗震救災工作的偉大勝利。在這次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鬥爭中,作為一個黨的新聞工作者,我作出了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無悔,亦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