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著名數學家。1930年發表震驚世界數學界的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1950年任清華大學教授等職。
在江蘇金壇縣城的清河橋下,有一家小雜貨鋪,鋪主華老強是個老實厚道的商販。1910年11月12日,華老強剛剛從外麵收購蠶繭回來,接生婆便跑來道喜:
“恭喜你啊,喜得貴子!”並把白胖胖的兒子抱到他麵前。
華老強樂嗬嗬地說:“你這小家夥還真來了,你爸昨天晚上還夢著你呢!”
說著,接過兒子放進籮筐,又把另一個籮筐反扣在上麵,自言自語上也說:
“進籮避邪,同庚同歲,給你取個吉利的名字,就叫羅庚吧。”
裝在這破爛不堪的籮筐裏的孩子,就是馳名中外的數學家華羅庚。
轉眼,華羅庚已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了。一天,數學老師跟同學們說:
“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難題,看誰先解出來。”同學們都睜大眼睛,豎起耳朵。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老師搖頭晃腦地將難題念出。
“老師,這數是23。華羅庚馬上站起來回答。
老師驚奇地問:“你知道韓信點兵嗎?”
“不知道。”華羅庚老實回答。
老師給大家解釋說:“這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一個問題,外國教科書上把它命名為‘中國剩餘定理’也叫‘孫子定理’。”同學們一個個聽得入了神,老師講完後,又把目光落在華羅庚的身上。
“華羅庚,你能跟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嗎?”
“一個數,3除餘2,7除餘2,那一定是21加2,21加2就等於23,剛好5除餘3。”
聽了華羅庚的解釋,老師點了點頭,用讚許的目光看著他。
“不錯,分析得有道理,大家聽懂了嗎?”同學們都點頭。
下課了,大家議論紛紛,“想不到羅庚還破了難題。”
“看他平時成績也不怎麼樣嗎!”
華羅庚沉默不語,隻有他自己知道,為了學好每門功課,他會忘記吃飯、睡覺,那是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