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正確地解答應用題,首先要認真審題,弄懂題目中每個詞語、每個句子的實際含義,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弄清題目的每個詞語的含義。
例如:一個文具盒的價格“降了25元”和“降到25元”,雖是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樣。“降了25元”,即比原價少了25元,若原價是85元,現在應是85-25=60(元),而“降到25元”,即現價是25元。
又如:①遊泳池裏有40個女同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2人。遊泳池裏有多少個同學?
②遊泳池裏有40個女同學,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遊泳池裏有多少個同學?
“多2人”即男同學人數應是女同學人數加2,“是2倍”即男同學人數應是女同學人數乘以2。
2.弄清每個句子的實際含義。
例如:四年級同學栽樹105棵,五年級同學栽樹128棵,四年級同學再栽多少棵就和五年級同學栽的同樣多?
問話中的“再栽多少棵”,實際上就是求四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同學少栽的棵數,盡管問法不一樣,但實際含義相同。弄清問話的含義,題目就會迎刃而解了。
3.全麵理解題意,防止斷章取義。
在審題時要把條件和問題聯係起來看,不能孤立地理解。如有這樣一道題:“商店原來有一些玩具,賣了18個,還剩6個。又運來50個,現在有多少個?”根據題意,要求現在有多少個,隻要把還剩的6個加上又運來的50個,即6+50=56(個),就行了。但有的同學不認真審題,用原來的個數加上又運來的個數,列式為18+6+50=74(個),這樣解答顯然錯了。
4.要看清條件的計量單位與所求計量單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統一以後再計算。
例如:王媽媽帶10元錢上街買菜,買魚用去4元2角,買土豆用去1元3角,買青菜用去8角5分,還剩多少元?
這題可以統一以“元”做單位,然後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