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不單使美國電視行業人士大跌眼鏡,就連很多文化學者也搞不清楚,覺得太奇怪了——不過這也反過來證明了一個我們一直在講的道理,就是電視觀眾的收視傾向永遠是一個不可捉摸的東西,誰想研究這個東西,你就準備不斷地接受迎頭痛擊吧。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節目的成功還是值得我們分析的。
這是一個老式的、標準的闖關型的遊戲。什麼叫闖關型的遊戲呢?一般的電視遊戲節目就這麼幾種,一個人玩的就是所謂闖關,這種闖關其實是一種相當古老的主題,幾乎所有民族在自己的史詩啊、神話故事啊裏都有這樣的主題:一個英雄為了得到一件寶貝——這個寶貝可以是一筆財富、一個能夠拯救國家的寶物、一個美女、一本武林秘籍……不管什麼東西,反正這東西很重要——他為了得到這個寶貝呢,就必須經過一道一道的關口、一次一次的考驗。這個考驗對他的勇氣、意誌力、體力、智力等各個方麵都是一個挑戰。英雄當然是沒有問題,一步一步地闖過關之後,最終得到寶物。這其實是傳統的敘事中非常常見的主題,這種主題呢,在電視遊戲節目中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上個世紀50年代在美國非常火暴,風行一時的《六萬四千美元問答》采取的就是這樣的方式。40年前這種方式就很盛行了。具體來說呢,這個節目經過層層選拔選出10名選手,一道題的快速搶答,誰答對了、速度最快,誰就可以進入這個節目了。它和我們中國直接Copy人家的那個《開心詞典》有點不同,早期的《開心詞典》是一個經典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模式,除了沒有一百萬美元,其他什麼都有。這個節目不同的就是它的第一階段的題是二選一,第二階段三選一,第三階段四選一,第四階段五選一……而這個《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呢,各個階段題目是由易到難,但是所有的選項都是四選一這麼一種形式。當參賽者每答對一道題的時候,他就得到一定數量的獎金,這個獎金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最後第15道題答對了,就獲得一百萬。其中還有一些基本的規則,比如說當你遇到一道新題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不答了,就停在這裏了,那麼你以前所得的獎金就歸你了。但是如果你答錯了,在第一階段就歸零,什麼也沒有,在第二階段你可以得到16000美元,第三階段可能是32000美元。反正是你進入一個階段,你所得的錢數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你會掉到一個台階上,不至於掉到底。但是總而言之這樣的一個節目呢,我們看一看比較老的五六十年代的節目,它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
那麼這個節目有什麼創新呢?最主要的就是在它的過程當中加了三條救命線,就是加了三個新的環節。這個也是《誰想成為百萬富翁》模式能夠賣出版權的一個重要原因,要不人家不買他這個模板。錢數不是一個創新概念,三條救命線卻是這個節目的創新概念。選手可以有一次機會去掉一半選項,當你完全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回答,你也沒有其他的拯救手段的時候,你可以在剩下的兩個裏蒙一次,蒙對的概率是50%。第二條救命線就是現場求救,當遇到一個屬於流行文化的問題,而選手在這方麵又不太在行或者不太確定的時候,他通常會選這條線。由現場的觀眾按那個表決器,如果它是屬於一個流行文化的問題,多數情況下觀眾選的多的那個選項就是正確的,當然也有時候會出現各個選項支持率差不多的情況,那就比較痛苦了。最後一條救命線呢,就是給朋友打電話。會預先安排一個求助對象,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問題問出來並且讓他回答,你可以按照他的來回答也可以不按照他的來回答。
那麼這三條救命線,一方麵給了選手一個救助機會,在這樣一個尋寶母題裏加了一個救助母題,也是在這種傳統曆史敘事裏經常遇到的。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戲劇性,這個戲劇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對任何一個選手來講,答題相對來講比較刻板,也就是說,一個選手自己選擇的、獨特的東西很難表現。當然了,上個世紀50年代也出現了一些答題高手,一方麵他們什麼都知道,另外一方麵他們很善於表演,明明是很有把握的題他們也沉思半天,然後結結巴巴地說出來。但是畢竟是被動的。這三條救命線,因為是掌握在選手自己手裏,有的選手很會用這三條線,有的就不是很會用。用得好不好,效果大不一樣。這樣增加了選擇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反映選手個性、塑造人物的這麼一麵。我們看到在利用這三條線的時候,選手確實是各有各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