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人喬治·奇坦在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一處人跡罕至的三角洲熱帶叢林以及山穀和山坡上,發現了漫山遍野的石球。這些石球大小不等,最大的石球直徑達7米,重16噸,最小的僅有數公斤重。球麵異常光滑,光可鑒人,上麵刻著一些莫名其妙的圖案,或直線或斜線,還有三角形等相互交織。石球外形渾圓、近乎完美,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要知道,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此地的時候並沒有發現石球,它們好像一夜之間從天而降一般出現在這裏。
哥斯達黎加石球直徑誤差小於1/100,準確度接近於球體的真圓度,石球表麵各點的曲率幾乎完全一樣,直徑誤差接近零,簡直是非常理想的圓球。一位科學家盛讚巨型石球是“巧奪天工,近乎完美的上乘之作。即使用現代的卷尺和鉛錘線來度量也找不著半點瑕疵”。從大石球精確的曲率可以知道,製作這些石球的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和高超的雕琢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及精密的測量裝置。否則,便無法想象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傑作。
遠古時期的哥斯達黎加人雖然不乏能工巧匠,然而,打磨如此碩大的石球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從采石、切割到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轉動石塊。要知道這些石球平均重達十幾噸,這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憑一些簡陋的原始工具能完成嗎?要知道,即便是現代的機械都不一定能夠保證每個石球如此完美。
據考查,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堅固美觀的花崗岩製成。令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並沒有花崗岩石料,最近的花崗岩石礦也遠在迪奎斯河三角洲40~50公裏以外的山坡,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製作者留下的痕跡。那麼,石匠是怎樣移動巨型石塊的呢?如果石匠是在礦場內就地雕製石球的話,把製成品運送下坡時就得極為小心才行。你能想象,在沒有現代機器的協助下,運送巨型石塊有多困難嗎?
麵對這樣奇特的現象,人們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是什麼人製作了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所必需的巨大石料如何運到這裏?究竟用什麼工具加以製作?如果這些石球是在其他地方雕刻完畢後再運送到此處,那古人又是如何在沒有大型運輸工具的幫助下完成這一奇跡的呢?此外,還必須要修建足夠寬敞的道路才行,但是在周圍考察了很久,科學家們也沒有發現道路的遺跡。
雖然古代的石球在其他國家,諸如智利、墨西哥及美國,也時有發現;但哥斯達黎加的石球有著太多的驚人之處。首先,石球的雕製一絲不苟、圓渾勻稱、石麵光滑,且總有20顆或以上的石球被放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石球被排放成幾何圖形,如三角形、長方形和直線等,而且時常指向地球的磁北位置。
麵對這樣奇特的現象,對於石球的擺放是天然的還是故意為之的,專家們的意見分歧很大。有人根據當地印第安人中流傳的傳說:宇宙人曾經乘坐球形太空船降臨這裏,認為這些大石球是宇宙人製作的,並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離進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擬某種空間天象的“星球模型”。但是,今天有誰能理解這個“星球模型”的真正涵義呢?又有誰能知曉在這些大石球中,具體是哪一個代表這些天外來客生活的故鄉呢?這樣的猜測很有噱頭,但找不到確切的證據。有的考古學家推測,這些大石球是遠古時代當地人信奉的太陽神、月亮神等的雕像;有的考古學家認為,大石球可能是古人墓葬的標誌,因為曾在古墓穴中發現過小石球。至於石球原來的用途,恐怕誰也說不準。它們也許是某族長或某鄉某鎮的身份、地位象征,也可能是宗教或儀式的標誌。也許有一天,考古學的新發現能解開哥斯達黎加這個關於石球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