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條狀塊石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著一種史前文化。散布於地球北半球北緯30度及附近區域的巨石遺址產生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
在討論地球巨石遺址這個話題時,我們需要把範圍稍稍擴大一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位於英國南部索爾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為這些最壯觀因而建造難度也最大的巨大石柱群與散布於北緯30度的各類巨石陣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如果正本溯源,它們應是搭乘大陸板塊漂移從北緯30度附近出發的。
英國這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公尺、重25~30噸的巨石排列成圖形的巨石遺物。正當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文明、黃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時,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開始興建,換句話說,當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時,西歐也已開始建起了數萬座巨石建築物。
迄今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內的所有巨石建築物,究竟為誰所建,目的為何,以何種方法建造等,都是一個謎團。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準的土木技術建造完成的。但每當人們解開一道圍繞巨石陣的謎團,立即就會產生另一個謎團,因此,始終都無法完整地破譯出環繞於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謎底。也許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們至今還操作著我們現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從飛機上俯視,巨大石柱群看來就像是有柄的鏡子,相當於手柄的部分被稱為林蔭路,是麵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處附近則是著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還有周溝、山石、洞穴等配置於同心圓上的構造,現在通常是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三石塔、撒遜圓、工穴、丫穴、顧普力穴及周溝。
從多個側麵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並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費時1000年以上,經過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學家將巨大石柱群從建造上分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建於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此時先挖掘了一條直徑98米的環狀溝渠,再將挖出的土製成高2米的土堤。在溝渠的內側挖有56個稱為顧普力的洞穴,石柱入口處有兩根門柱石,另外還有一根立著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建於公元前2100-2000年,這個時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溝的內側豎立了兩層半圓狀的藍石。
“巨大石柱群3”建於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銅器時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撒遜圓的最重要的時代。所謂三石塔,指的是組合3個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構造物,三石塔共5組,排列成一個U形,開口處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國考古學家對其中34個穴加以考察,並從25個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這些人骨看上去像後來才埋入的,當時許多人都這樣說,但這個理由是解釋不通的。還有正確地組織撒遜圓和三石塔的技術也是謎之一,因為這些構造物必須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稱為“林特爾”)的微妙的平衡。
建築巨大石柱群的場所並非是完全的平麵,而是向西北方傾斜約45公分。由於現在的盾石大都脫落,所以並不清楚當初的情形。
撒遜圓、三石塔是用石斧將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時會發現每根柱子是一點點地變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築,眾所周知,這是希臘式建築的顯著特色。
盾石也並不是簡單地將石塊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須像畫圓弧一樣畫出弧度。這還不算,在組合柱子與盾石時,還要挖榫和榫穴,這是木造建築物使用的技術,即一邊作凸部,一邊開穴,然後借其接合力提高強度,並防止參差不齊。
不間斷的發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公裏處又挖掘出了一處圓形集會場遺跡,這是一座頂呈圓錐形的建築物,其精確和細致的技術使人相信,正是這種技術保證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難以推測的是,人們花費長達1000年的時間去建築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動機到底是什麼?我們雖然立足於人類曆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們又習慣以自己所謂的文明視角去透視古人的思想,在我們並不能很清楚地證明他們的目的之前,似乎隻能從現代的觀點證明這是屬地球人的行為,或為使死者的靈魂獲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為首的許多巨石建造物,看來似乎都拒絕了我們的理性分析。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早期的曆史是用石頭、力量和技術塑造的,而巨石則是遠古文明中最輝煌的經典篇章。
置身於這圈廣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間,隻要於夏至當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過撒遜圓和鞋跟石,成一直線地望見日出,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夏至已過。
1969年,波士頓大學天文學家雪拉魯特·中勃金斯發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論”一文,正確地記錄了巨大石柱群的構造物、洞穴及藍石等的配置,並修正了4000年時間經過的不吻合之處,並指出構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來指示夏至點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時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別周期,至於顧普力穴,則是為追尋日食和月食圖設置的“電腦”,這一假設一出,懷疑論接踵而至,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這個民族擁有如此高度的技術,那又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學以外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