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方麵的另一種重要變化則是皮膚和毛發。
到動物園去看看,就會發現,我們的近親,可愛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們,都披著一身濃密的毛發。也許你會想到,人類為什麼要脫去毛發呢?如果每個人都長著一身毛發,不也是很好嗎?隨身攜帶,用不著換衣服,還可以節省布料,節省時間,不必費盡心思去設計款式。但是,從赤身露體到穿上衣服,卻正是人類文明的重要一步。那麼,人類的毛發是怎樣脫去的呢?
原來,在人類與猿類分道揚鑣之後,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身體便開始了適應性的變化。仍然生活在非洲叢林裏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們,繼續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一身毛發既可以保暖,又可以擋去紫外線的照射。如果太熱,它們可以躲到樹蔭裏去納涼。所以,猩猩們皮膚下層的汗腺和色素都很少。我們的祖先就不同了,他們離開了茂密的森林,必須在陽光下奔跑,或躲避猛獸,或追逐獵物。如果披著一身毛發,身上的熱量便很難散發出去,成為了生存的一大障礙。久而久之,類人猿身上的毛發就愈來愈少,愈來愈稀。與此同時,皮下的汗腺卻愈來愈發達,以便在炎熱的天氣或者在做激烈的運動時,可以靠出汗把身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去,隻有這樣保持正常的體溫。至於穿上衣服,那是後來的事。
但是,有其利也必有其弊,沒有了毛發,皮膚暴露在外,必然受到紫外線的照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進化適應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保留腦袋上的毛發,以便遮擋紫外線的照射。在人類的戶外活動中,腦袋是受陽光照射最多的地方。由此可見,人的秀發並不是因為美觀才有的,同樣也是為了遮擋陽光中的紫外線。因為人類在白天無論進行何種活動,頭頂上都是接受陽光照射最多的部位,所以這部分毛發在長期的進化中保留了下來。二是在皮膚上增加色素,以阻止紫外線直接進入體內。這就是為什麼,一曬太陽皮膚就會變黑的緣故。於是,猿人和類人猿,在外表上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