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成穩定秩序。學校要有嚴明的紀律,努力形成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教學秩序和工作秩序。
三、培養文明習慣。
四、陶冶情感意識。培養人的情感意識是校風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情感體現在忠於祖國,熱愛事業,關心他人,嚴於律己。對集體關心備至,主動參與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講團結,重友誼,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對學生,有愛心,關懷體貼。陶冶良好的意識傾向,主要是樹立主人翁意識,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管理,做學校的主人,班級的主人,有自主、自尊、自強精神。
五、培養高尚精神。精神狀態是學校成員思想水平、性格特點、風度士氣的綜合反映。一所學校精神狀態好,應表現在政治熱情高,同心協力,真抓實幹方麵;有正確的教育觀、道德觀、價值觀;有抓住機遇,勇於改革的精神;有適應社會,走向成功的進取精神;有不畏困難,迎接挑戰的奉獻精神。
學校信息管理製度
為了搞好學校信息的處理,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及時
就是對信息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處理。一是要求信息管理人員適時地記錄、收集出現的各種信息;二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和傳遞給各有關部門。信息具有時效性,其價值與提供的時間成反比,時間的延誤,將會使信息的價值喪失。
二、真實
即信息要如實反映客觀情況。信息管理人員在收集過程中必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防止和減少各種幹擾,保證信息不失真。假信息、失真的信息比沒有信息危害更大。
三、適用
指信息的處理必須適合學校管理的需要,便於利用。在收集階段,信息必須完整,在加工階段,必須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便於傳輸、利用。在傳輸階段,必須適應本學校的要求和情況,尋找相適應的高效的媒介手段;在存貯方麵,分類、登記、編碼、歸檔要便於今後查詢利用。
四、經濟
信息的處理必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的要求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要求以最低的費用獲得更多的信息;二是要求要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產出。
學校管理評審製度
一、目的
通過開展管理評審活動,確保質量管理體係持續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學校組織對質量管理體係進行的管理評審。
三、職責
1.校長負責主持管理評審,管理者代表及校辦、教導處、總務處協助。
2.校長辦公室(以下簡稱校辦)負責管理評審的組織工作,並對管理評審中提出的改進措施進行跟蹤、驗證。
3.有關年級科室負責準備相關的信息資料,參與管理評審會議,並負責執行管理評審中提出的有關本部門的改進措施。
四、工作程序
1.評審頻度
管理者代表負責在適當的時機(通常在每年年底)編製《管理評審計劃》,報校長批準。確保管理評審每年至少實施1次,當學校出現重大投訴或相關事件,或組織結構有重大變動時,校長可隨時召集管理層進行非定期的評審。兩次管理評審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超出12個月。
2.管理評審的實施
(1)管理者代表、校辦根據質量管理體係運行情況的需要,在正式進行評審前半個月製定《管理評審計劃》。內容包括:本次評審的目的、範圍和內容;評審的依據(文件、資料);評審的具體時間和安排;參加評審的科室和具體的人員安排。
(2)管理評審實施計劃經校長批準後,由校辦負責提前10天發給有關參加人員。
3.參加人員除校長、管理者代表外,還應包括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各科室負責人和其他認為有必要參加的相關人員。
4.管理評審的依據
(1)國家標準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