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應為孩子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能力水平提適當的要求,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過自我激勵,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信心。再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設置一些經過努力才能夠克服的困難使孩子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前進,正視“挫折”。
另外,不管什麼原因,當孩子不能麵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如“喲,這點小事,怕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克服困難,不斷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保證
1.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源泉和力量,一個缺少自信的人,能成就什麼大事業。因而,對自信心的培養是家長最應該關注的事情,而家長最應該注意的是,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生活經驗的豐富,孩子們有了對自己力量和智慧的信心,因而此時他們希望能幫助家長做一些事,或者自己獨立的去幹一些事情,在這樣的過程中,由於孩子各方麵的原因,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時甚至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事故,這時,孩子需要的是鼓勵、安慰、關懷,而不是責難、打擊、嘲諷。
建議家長:
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大力地促成其走向成功。
注意孩子的動向,在他們受到挫折時及時鼓勵,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案,讓他們再作一次,直至成功。
引導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開展行動,在充分的準備之下展開活動。不打無準備之仗。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如足球比賽、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活動,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激勵孩子奮發向上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例如,考試結果與期望值差異過大,競爭失敗,被誤解,受冷落等等,利用得當,都可以達到提高孩子挫折耐受能力的目的。在這樣的時候,家長最應該適時適度地進行鼓勵。這樣的鼓勵對孩子建立自信心十分重要。
建議家長: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故意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體味到挫折。
不過分地誇獎孩子,以免產生驕傲情緒。
肯定孩子的成績,指導孩子正確地認識成績,鼓勵其奮進。
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指引其生活的方向。不要用諷刺、挖苦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錯誤,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許退縮,不要孤獨像成人一樣,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裏最可怕的就是退縮與孤獨。其持續長短因人而異。
退縮和孤獨的產生與家長的過度關注、保護,或與自己先天的生理因素相關聯,也有的是因為學業不佳、父母的影響等等。總之這種特殊心理的發生,與孩子的自卑情緒有關。這樣的情緒隻要引導得當,可以成為孩子創業的動力,成長的催化劑。但如果發展出現偏差,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如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外界的交流障礙等等。
在孩子發生退縮、孤獨的時候,建議家長:
讚美孩子的長處,肯定孩子的成績。
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自己的差距和麵對差距的方法。
搜集一些名人麵對失敗時自強的事跡,培養孩子樂觀進取的能力。
與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快樂的聚會,帶領孩子參與其中,使孩子從中受到感染。
有意識地安排孩子與意誌力強的孩子一起活動,使其從中受到影響。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體味到自信的快感。
(三)孩子也有尊嚴
平等地對待孩子
平等,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在家長和孩子之間也一樣,但在我們這樣一個很注重傳統的社會裏,家庭教育普遍強調父母的絕對權威。教育內容也注重對上輩經驗的繼承。教育方式更是單方麵的耳提麵命。
隨著社會的進步,民主意識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這種變化也使傳統家庭教育受到衝擊。新一代的父母就比較能夠體現民主,注意孩子的需求和個性的發展。但是,一些簡單粗暴、專製獨裁式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我們的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年幼無知,缺少生活經驗,容易受外界左右,自己應該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將孩子的所有的一切都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這樣才真正的放心。在這樣思想支配下的行動就自然出現了偏差,使父母經常無視孩子的權利,橫加幹涉,蠻不講理。這樣就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建議家長:
關注孩子的生活,但不可以過分計較細節。
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讓孩子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經常與孩子談心,平等地與他們交換對外界事物的看法,鼓勵孩子談出自己的觀點,並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問題。有時故意暴露自己的弱點,並讓孩子去獨立地評判。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應當尊重他,而不可以僅僅擁有他。
多看孩子的長處有些孩子會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飛機,有些孩子能獨立喂養小動物,還有些孩子踢得一腳好足球。其實幹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一種愛好,然後以此來鼓勵他,督促他,推動他,讓他不停地去學習,發展他的長處。
任何孩子不可能一無是處,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長處,發現孩子的長處,讚揚孩子的長處,使孩子的長處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優秀的家長的共同特點。
既然是孩子,他們的成長受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影響,不可能盡如人意,他們的短處是明顯的,有時是很出格的,這就要求家長,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而應該在肯定孩子長處的同時,指出其短處,讓孩子在這種比較中認識到自己的短處,自己矯正。
一味的指責、諷刺、批評隻能說明家長的無能和不稱職。這樣無異於告訴孩子,你是一個大笨蛋,父母的拖累,我們並不愛你。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結果,無異於一場災難。
建議家長:
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多注意孩子身上的優點,並且不吝表揚。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時候的情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發現孩子的長處。與孩子的老師聯係,征求老師的意見,從老師那裏了解孩子的長處。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就備一個筆記本,記下你看到的所有人的長處,與孩子的行為對號入座,找出孩子的長處。
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
父母應當教孩子讀有益的書,和孩子一起去放風箏、打球,當孩子向你們講他那隻斷了翅膀的小鳥時,你們一定要耐心地傾聽。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因為自信的基石就是這樣奠定的。打罵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損傷嗎?這全在於父母打罵的意圖。給固執的孩子一巴掌有時可以奏效,但我們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煩惱全發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當著其他孩子的麵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時刻牢記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惡劣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懷疑你是否真的愛他,從而失去自信。
建議家長:
家長應該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項偉大而困難的工作。
讓孩子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和平等的關懷。
與孩子一起同甘共苦,享受孩子的快樂,也讓孩子愛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的鼓勵他。
經常告訴孩子,你愛他勝過愛這世界上的所有的一切。
在孩子有正當要求時,想盡辦法滿足他。
家庭氣氛民主而坦率,為人父母的家長們,要想你的孩子充滿自信,就應從家庭開始,從小抓起,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
(四)責任心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一類人,他們頭腦聰明也很能幹,但卻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紙漏,究其原因,周圍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責任感。相反,另一類人並無過人之處,但做事卻目標明確,堅毅果斷,敢做敢當,事業有成,具有良好的信譽,與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分析原因也很簡單,這類人對人、對事、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可見,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