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一)(2 / 3)

孩子抽煙怎麼辦?

中學生抽煙,大多數是出於好奇,經不住誘惑,不知不覺就上癮了。抽煙有害個人及他人的健康,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建議家長:

向孩子說明吸煙是不文明的行為。文明人對吸煙感到厭煩,認為向他遞煙是不尊重他的行為,許多交際能力強、事業成功的企業家並不吸煙,交際能力強指的是文化水平、性格和個人氣質的綜合能力。

吸煙與風度無關:風度指人的舉止方式和行為,包括說話的語句、語氣和聲調,個人特有的步態、手勢、麵部表情和衣著,還有禮讓、見義勇為等文明行為。

教會孩子管理金錢

中學階段的孩子,活動範圍較大,喜愛的娛樂活動增多,社會誘惑增多,大部分孩子花錢大手大腳。

建議家長:

教育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有的家長在孩子麵前過分渲染錢的作用,灌輸“金錢至上”的觀念;有的家長在孩子麵前對錢諱莫如深,給錢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這都不可取。家長應有意讓孩子明白:一方麵錢是有用的東西;另一方麵錢是勞動所得,是父母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

適當地把錢放到孩子手上,最好是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給。給的原則是在考慮孩子實際需要和家庭經濟狀況的前提下,就低不就高。

合理地教孩子花錢。一要引導,即對孩子花錢當好“參謀”;二要自主,即給孩子的零錢應由孩子自己做主來買什麼;三要檢查,不論家長多忙,要抽空了解一下孩子零花錢的去向。

不宜在孩子麵前炫耀財富及收入,致使孩子誤以為有錢可以揮霍。

孩子迷戀電子遊戲怎麼辦?

武漢市有一個孩子,上初中時迷上了遊戲機,後來又迷上電腦遊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逃學,上中學後,半學期中就逃學十幾次,學習成績也從名列前茅跌到倒數第一。他

不斷地騙家長的錢,拿到錢就像癮君子接到毒品一樣抖個不停。家長恨透了遊戲機廳的老板!

伴隨著中學生“減負”,一些不法商販認為“發財良機”已到,在學校周邊或居民區中搶地盤建遊戲廳、網吧,對學生形成層層“包圍圈”。他們最先隻收1元錢讓學生上癮,沒錢可以賒賬,有的甚至還開“包房”一包吃、包住、包做作業,包“家長簽字”。某醫院一心理學博士對10餘名學生遊戲機迷的研究發現,他們有許多共同症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食欲不振,情緒低落。這種症狀與吸毒惡果十分相似,因而電子遊戲被稱為“電子海洛因”。因“消費”這種“帶電的另類毒品”而誘發違法犯罪的比例猛增。

建議家長:

疏通孩子對電子遊戲的“依戀情結”,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思想,並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場所,以激發其高尚的誌趣,培養其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活動中消除孤寂感,鍛煉意誌,提高心理素質。

作為家長要以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感化孩子,如自己首先戒掉玩電子遊戲等上癮行為,帶頭學習,蓬勃向上,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孩子迷戀不良書刊怎麼辦?

小勇是一名初中學生,他喜歡看書,並從書中獲得知識和快樂。但最近,他迷戀上了學校附近小書店賣的“口袋書”,這並不是那種將國外名著編成小冊子,方便人們閱讀的口袋書,而是畫著暴露人體和性感動作的“黃色口袋書”,這種書中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故事情節,隻有一些性描寫,這使得小勇感受到一種感官上的刺激和說不出來的衝動。這種感覺讓小勇無法自持,無論是上課、下課還是回家都在看。而且這種“口袋書”還係列出版,小勇把家長給的吃午餐的錢也用來購買這些黃色書籍了。不到一個學期,小勇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由於長期不吃午飯,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好了。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家長:讓孩子廣泛涉獵中外名著及名人傳記、小說,到圖書館借閱這些書。

不良書刊如果是來自同學,父母可請求老師協助處理。

青少年有強烈的獵奇心理,一味地禁止木如麵對孩子的好奇心與他坦白地討論。這樣可以消解孩子心中的疑慮。轉移注意力,鼓勵孩子參與有益的文體活動,代替閱讀不良書刊的習慣。

避免暴力行為

中學生之間經常會發生暴力行為,有的是因為血氣方剛,情緒不穩而引發的;有的是因所謂“哥們義氣”所致;有的則是與生理因素有關。

建議家長:

平時要培養孩子學會恰當宣泄與控製自己情緒的方法。家長也不要以暴力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正確地弓導孩子在受到委屈時如何申訴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