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一)(1 / 3)

一、行為指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誤,但隻要父母對孩子正確指導,孩子肯定會改正過來。

(一)注意行為偏差

中學階段孩子的行為偏差是可以預見的,如:遲到、早退、曠課,違反校規、校紀。出現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現象。熱衷奇裝異服,發型怪異。大量看課外書、娛樂性雜誌,聽錄音、看錄相。突然變得消沉,情緒不穩,喜怒無常。時常去遊樂廳,花錢增多,沾染惡習。學習成績突然下降,在家不願跟父母說話。突然帶回家很多物品,借口是同學的。回家時間晚,借口在朋友家留宿。

(二)矯正不良行為

孩子厭學怎麼辦?

不少孩子有厭學情緒,上課不聽講,不能約束自己,考試成績下降。在家不願做作業,更不看課外讀物。無論家長和他講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很多家長對這種孩子失去信心。其實,對這些孩子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情況分別對待。

①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

家長過度保護、嬌慣,使孩子缺乏自我約束、調適的能力.

學習方法不對,學業成績低下。

自視過高,追求目標無法實現。

長期被恐嚇勒索或被他人嘲弄、欺侮。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使孩子心理壓力太大,令他喪氣。

教師太嚴厲,課業負擔太重,使學生不勝負荷。

②建議家長:

與班主任及輔導老師取得聯係,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找出克服厭學的方法。對於那些純屬於孩子智力因素導致厭學的,家長則應降低對孩子的要求。首先是心平氣和地接受孩子。其次是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這不是說不指望孩子有所成功,恰恰相反,是為幫助孩子有所成功。最後是發展孩子的特長。就一般能力而言,有視覺型的人,視覺感覺比較好,畫家多屬於這種類型。有聽覺型的人,聽覺記憶效果比較好,音樂家多屬於這種類型。有運動型的人,對動作記憶效果比較好,運動員屬於這種類型。就特殊能力而言,有些人一般能力不高,或者較低,但某些方麵的特殊能力有較好的發展潛力的,比如讀書成績不是很好,卻能在體育美術方麵有較好的發展。因此,發展孩子的特長是上策。

對大多數孩子要有耐心,切忌強迫孩子硬學。體貼關心孩子,多信任他,暫時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千萬不要指責他。尋求任課教師的幫助,克服學習的障礙。也可以適當給孩子補課。

孩子中途輟學

有些孩子突然不想上學了,這個問題很令家長頭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的行為與教師的要求反差太大。

父母期望值過高,孩子出現畏難情緒。

建議家長:

父母不得以做生意、協助家庭生計為理由,要求孩子停止上學;更不能逼孩子到不當場所工作。

父母應當與校方合作,改變環境,並幫助孩子過有規律的生活。

發現孩子受外界環境壓力影響而停學,應向學校反映,排除不利的就學因素。

如果孩子因病不能上學,應積極送醫院治療,以便早日恢複健康,繼續學業。如因學習困難而停學,則應與任課教師共商對策,或請專家協助,輔導複學。

輔導孩子讀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自傳,以增加孩子的信心。

避免“冷戰”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子女得以健康成長的前提。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會理解、尊重、關懷子女,讓他們充分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這樣,既有利於保障家長的權威,也利於與子女溝通情感,敞開心扉說說悄悄話,建立新型的家庭關係。

一旦出現逆反情緒,作為家長要了解這種情緒的特點。假如您的孩子不願和您說話,以“無言”來抗議您,這就說明“冷戰”已經發生。

建議家長朋友:

主動跟孩子說話,不要顧及麵子,如叫他吃飯,提醒他早起早睡,過問學校的生活情況。

如果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外來因素,如受同學影響,師生衝突等,則應以關懷的態度,鼓勵孩子將問題說清,幫助解決。

反思一下自己處理孩子的事情是否及時,是否合理。如果是家長的問題,則應予以調整。

一般而言,家長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家長在回家後要有意識調整情緒,及早進入為人父母的角色。要多聽孩子的訴說,注意傾聽孩子的話,回答他的問題,善於做孩子的知心人。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藝術,做到客觀公正,讓孩子心服口服。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談心了解孩子的問題。但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麵批評孩子。